第七版《十萬個為什麼》面向10歲以上青少年,打造全媒體科學啟蒙圖書館
盡可能多採用孩子提出的“為什麼”
預計2027年底前總體面世,智能問答科普平台同步啟動建設
昨天,《十萬個為什麼》第七版啟動會在上海世紀出版園舉行,會議室一側的長桌上,擺著從1961年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開始的歷版圖書,越到后面,陣容越龐大,盲文版、少數民族語版、外文版,繪本、雜志……一張泛黃的《解放日報》被放在鏡框裡。這是1962年3月21日《解放日報》頭版,刊載報道《少年兒童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通俗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大受歡迎》。
60多年過去,作為“共和國明天的一塊科學基石”、中國科普經典品牌,《十萬個為什麼》先后出版6個版本,累計發行量近2億冊,圍繞《十萬個為什麼》的版權輸出擴大了中國原創科普圖書的海內外影響力。
與2013年推出的《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相隔逾10年,第七版《十萬個為什麼》要做成一套什麼樣的書?
解釋提出“為什麼”的原因
“第一次讀《十萬個為什麼》,我18歲,深深體會到這套書的價值,現在我81歲了,還有幸擔任第七版《十萬個為什麼》編委,深感機遇與挑戰並存。”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說,在AI、大模型似乎“無所不知”的今天,一線科學家創作的“元科普”作品依然有獨特的價值。
“元科普”是卞毓麟提出的概念,指工作在某一科研領域第一線的領軍人物或團隊生產的科普作品,這類作品是對本領域科學前沿的清晰闡釋,對知識由來的系統梳理,對該領域未來發展的理性展望,以及科學家親身沉浸其中的獨特感悟。“科普好比一棵大樹,‘元科普’就是這棵大樹的根。或者說,它是源自科學前沿團隊的一股‘科學之泉’。”
作為《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總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病理生理學家韓啟德繼續擔任新版總主編,潘建偉、施一公、周忠和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執行主編,百余位兩院院士擔任編委。
“《十萬個為什麼》不是百科全書,也不是教科書,不可能包羅萬象,不能企圖涵蓋所有科學領域,選取的‘為什麼’,應該是最核心、最反映基本規律、最適合舉一反三、最貼近生活、最符合青少年心理和興趣的。”韓啟德說,過去歷版《十萬個為什麼》多由科學家提出“為什麼”,新版本要加強解釋“提出這些‘為什麼’的原因”,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勇於質疑的能力,盡可能多採用青少年提出的“為什麼”。在他看來,新版之新,不僅在於知識的更新,更在於問題導向和傳播方式的更新。“在內容上,要突出時代特征、中國特色,要把新時代我國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反映出來,把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事跡反映出來,把中國科學家精神反映出來﹔在傳播方式上,要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創新,借助新媒體、人工智能技術,使青少年獲得更為立體、互動的閱讀體驗,要採用當前各種傳播方式,加強科學家與公眾的雙向互動,達到提高全社會科學素養的目的。”
“《十萬個為什麼》要點燃和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讓他們勇於、善於提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李大潛擔任第六版數學分科的主編,他表示,“《十萬個為什麼》的每一版都要體現發展和進步,體現這一品牌的優勢。”
出版體量超過100個分冊
據介紹,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將面向10歲以上的青少年,在全面更新基礎學科相關知識的同時,採用“專題化”形式組織各分冊內容,根據學科融合的理念,打破傳統的學科架構融會貫通,並融合多種媒體形態,構建多元開放的知識體系,打造“中國少年兒童必備的全媒體科學啟蒙圖書館”。預計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將於2027年底前總體面世,出版體量超過100個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