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庚子赔款的留学生(二战时期的中国在日留学生)

yezi666 01-12 64
庚子赔款的留学生(二战时期的中国在日留学生)摘要: [db:Intro]...

抗战爆发前,在日留学生大约有3643人。卢沟桥事变后,大部分留学生回国,但也有部分留学生留在日本继续学习,之后汪伪政权还派出过一些公费留学生,还有些人自费去日本留学。到抗战胜利,在日留学生据统计有434人。战时留日学生大都均是清寒子弟而无力投奔内地求学的人。由于当时留学生的经费补助主要来自庚子赔款,在很多留日学生看来,并不是件可耻的事情。他们心里觉得此举是既“消耗的是敌人的粮食与物质,又求到了学问”,但“中国人终究仍是中国人,造就出来的人才回国后是为中国用的”。在某种程度上讲,1940年代中期由日汪专门经费补助和支持培养出来的留日学生毕业归国后,恰恰是给战后中国的重整和振兴提供了更多的贮备人才,有的甚至利用熟悉日语的优势参与了对日接受工作。

这批留学生在日期间如果只是学习的话,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干扰,而且大部分获得公费或庚款补助的学生,在1943年前生活还比较充裕。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1911年初,利用庚子赔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那一年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年,又开始公开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

扩展资料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是为“庚子赔款”。

中国当时的人口大约45000多万人,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被摊派大约一两银子。

庚子赔款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各国的分配率以俄国最多,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需费最多,故所得额最大,为1亿3037多万两。

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收。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

清政府以关税收入仅能抵偿旧借外债,为筹还赔款计,将年额2121万余两摊派各省、关,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

在偿还该赔款时银价跌落,各国坚持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到1905年,镑亏积欠120万英镑(合银800万两)。

4月26日清政府为支付这项差额,向汇丰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年息5厘,20年还清,本息合计1525000镑。以关税及山西省烟酒税厘金作抵,债票按97%在伦敦发行,市价 99%~103%。

百度百科-庚子退款

百度百科-庚子赔款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