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美国留学日记(美国留学申请材料)

yezi666 01-02 100
美国留学日记(美国留学申请材料)摘要: [db:Intro]...

 去往美国读书,选择商科类的专业的学生,是必须要进行essay的准备的,大家需要确认好的就是学校的要求。下面就由带来美国留学申请材料 怎样写好一份留学essay?

  高分技巧

 言简意赅,避免啰啰嗦嗦。

 每一个句子都应该精简到只保留它的基本部分。任何冗余或者不能增加新意的词语都应该删除。当你把文章精简并删掉不必要的词和短语时,文章的质量就得到了提高。要知道,招生委员会在审核期间,要短时间内面对那么多essay,他是没有时间来看啰啰嗦嗦,没有主次的文章的。

 表述要精确。

 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详尽而又具体。细节能让你的作品更具真实性。对于要表述的内容,想要表达的思想要精确的表达出来,感染到读者,让读者信服,从而体现文章的真实性。

 主题要明确。

 申请的时候,学校给出的essay题目都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所以,在撰写essay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这个题目的隐含意义,了解学校想通过这篇文章考察你什么。然后在动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针对性,而不会偏离目标。有的时候题目显得很简单,但是事实上这类题目是最不好写的,因为简单的一句话让人很难摸清楚他们的出题思路和意图,对这类的题目反而要更加注意。

 各篇essay之间要相辅相成。

 一般来讲,每所学校会要求3-5篇essay,每篇essay考察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在动笔之前要想好写作的思路和结构。在一篇文章中已体现的重点就不要在另一篇文章中出现,否则几篇文章写下来却只反映了一个特点,很多优势没有展示出来,这样,录取委员会就不会看到一个完整优异的你,从而不能决定是否录取你。

 保持同一风格和语调。

 在开始动笔之前,你就要决定好采用怎样的风格和语调,并在整篇短文中一以贯之。如果你在短文开头部分的语调是轻松和幽默的,就不要突然在短文中间转变为忧郁或者严厉的语调。如果你打算把自己的短文写成是个人日记风格的,就不要突然开始向局外的读者吹嘘自己。

 多修改。

 无论是本科还是商学院对essay一般都有字数上的限制,如此多的内容要归纳到那么少的文字中,如何能把每句话都说到点子上,让每个字都发挥其作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一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回头仔细阅读,认真推敲每个句子,同时也可以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看,让他们也多提提意见。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反复多次修改才能“完美”呈现出来的。

写作素材

 1,个人成长经历

 这也许是最常见的一个选题了,因为它确实触及到了个人陈述这样的一份申请材料的本质--帮助录取委员会了解申请者的个性和特质。有时学校也会有目的性地出一些命题的散文,例如"你生命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从中你学到了什么?",或者"描述你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并解释为什么如此有意义以及它是如何对你产生影响的?"。

 在选择了这样的一个题材以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一个具体的事件作为镜子来折射出你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件事情你成长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所有孩子都很爱提问,你是否也曾经问过你的幼儿园老师为什么会有四季,试着建一个模型并且向你的同学解释太阳系这个概念?成功的个人陈述是建立在刻画出一个生动并且形象丰满的你这一基础上的,应该是一篇告诉录取委员会你有很多东西可以提供给这个学校的文章。

 2,对你影响深刻的人

 选择这个题材,你需要表现出你不是另一个由完美成绩单包装起来的普通申请者,在你生命中有一个人对你影响很深,是他把你塑造成今天这个全新的你。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偏离主题,转到描述你与这个人的交往上,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这种影响为什么会对你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以及你被影响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两个内容上,也可以适当的引用一些个人或是家庭生活的片断,尽量尝试用一些比较新颖的角度。在人物的选择上不用一定要选择某位名人,生活中的人会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讲述一位带领你们去参观博物馆的恐龙展从而激发了你对考古学兴趣的高中老师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3,成绩与成就

 描写你所获得的成绩也是使学校了解你个性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要注意抓住重点进行描写,不要把你所有的兴趣爱好、高中时代所参加过的活动、所获得的所有奖项都像流水帐一样记录下来,这样的个人陈述不是学校想要的,聪明的申请者知道学校希望学生有一些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在某一项或几项上有所成就。

 对于那些在高中时期的兴趣没那么广泛,不是"全才"的申请者来说也不必担心,这里所说的成绩并不一定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生活中的一些点滴小事也是可以的,学会烤蛋糕、第一次开车、帮助一位长期卧床在家的邻居等都会是很感人的题材。只要记住把写作重点放在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为什么对你来说会有如此重要以及它是怎样影响你使的你如此的优秀而与众不同。

 4,兴趣爱好

 这个题材可以选择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是高中时的课外活动、兼职的工作、兴趣或是任何引起了你足够兴趣并且投入了很多精力的事情。这个题材与前一个比较相似,都要注意避免写成兴趣罗列,或是同样的内容在文章中反复出现。重点应该放在这个兴趣爱好对你的重要性上,讲述一下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方面有什么关联,以及给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表现出你的激情、奉献精神,领导才能等,但是请记住在尽可能真诚的基础上。

 如果你所写的兴趣爱好和经历能异于常人,有闪光点,让招生官看了眼前一亮,觉得你与众不同,很有"特质",那么你的Essay就非常成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云南的学生,SAT和托福成绩都不高,其他的特长也没有,出国交流经历也没有,但是这个学生有个特殊爱好,他从初中开始就坚持拍摄他家后山的日出,风雨不断,最后被康奈尔录取了,还拿到了奖学金。这里且不说故事的真实性,单单这个小故事就打动了招生官员。

喜欢读名人日记,既喜欢读翁同龢、林则徐的,也喜欢读蒋介石、蒋经国的。但我更喜欢的日记,还是朱自清、黄侃、郭小川等文人的日记,因为这些文人日记,情真意切,毫无修饰,既有日常起居、学行业绩,又有交游活动、生活情趣,甚至连内心隐秘都一览无余。读他们的日记,既是读历史,又是读家庭琐事。

说到历史,就让我想起胡适的日记。胡适从1910年去美国留学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他去世前,从来没有间断过。并且他的日记在他生前就开始出版发行了。他最早面世的日记,是在《新青年》杂志上连载的,193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还单独印行了他1910年到1917年的留学日记,取名《藏晖室札记》,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又改名《胡适留学日记》。

作家、文学理论家阿英生前也出版过日记。1928年亚东图书馆出版的《流离》,就是阿英从1927年4月20日到同年11月19日的日记。这些日记文笔流畅,耐人寻味,用日记体散文相誉,一点也不为过。1982年出版的《敌后日记》和《文代会日记》,都是阿英死后别人整理出版的了。这些日记都保存了原貌,真实可信,虽然记事简略,但却有极高的史料文献价值。

阳翰笙和陈白尘生前不但出版过日记,而且还都是别人摘编整理的。阳翰笙日记写了几十年,后来被抄家,日记全部丢失。真是上天有眼,后来,有人在一个书库的乱纸堆里发现了这些日记,198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阳翰笙日记选》,都是从这里面选出来的。还有陈白尘的《牛棚日记》,是在陈白尘的指导下,由他女儿摘编而成,极具可读性。

生活琐事写得最多的,当属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的日记了。鲁迅十五岁写日记,周作人十四岁写日记,他俩日记不但开始早,而且风格很相似,短小精悍不说,记录的还都是生活起居、与人交往、书信往来、经济收支、读书写作等小事,就是日记后附有书账的习惯也完全一样,每月日记后面都有购书小结。所不同的是,周作人的日记大都保存了下来,而鲁迅早期的日记却遗失殆尽了。

有时我故意将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的日记作以对照,发现鲁迅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兄长,他在周作人夫妇没有搬到北京前的那段时间,三天两头“看屋”,这个收入颇高的教育部公务员,那段时间简直是个“房奴”。从1919年2月11日“午后同齐寿山往报子街看屋”开始,到1919年7月23日“午后拟买八道湾罗姓屋”结束,日记中“看屋”的记载比比皆是,不是“已售”,就是“不合用”。买妥后又亲自操办房屋的改造和装修,也在日记中记得一清二楚。真是苦了这位老兄。

与之相比,周作人日记中却很少有这样的记载。但我们从周作人的日记中,对兄弟俩失和前后的称呼却看得一清二楚。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第一次不在日记中称鲁迅为“大哥”,而以“鲁迅”相称。“上午得斐然函,寄乔风、凤举函,鲁迅函”。从此以后,日记中没有再称过“大哥”,不是“鲁迅”就是“L”,可见兄弟俩误会之深了。

一个人坚持写日记不容易,能把日记保存下来更非易事,比如战争,比如时局,我保存的十册《吴宓日记》,表面上是从1910年至1948年吴宓日记总汇,可里面既有缺天的也有缺月的,还有缺年的,这里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也就是说,有的是作者没有写,有的是“文革”抄家时丢失,有的则是故意损毁。正像吴宓的女儿吴学昭在《整理说明》中说的一样,这些日记“‘文革’中在西南师范学院被抄没,一九七九年归还家属时已有残缺”;“有些年日记是作者未记”;至于“一九四九年日记,被受作者委托保管的陈新尼教授于一九六六年秋焚毁”了。

日记保存之艰难从此也可见一斑,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文人日记的珍贵之处。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