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貌丑被逼嫁傻丈夫,成功逃婚后,逆袭成我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我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鲁迅笔下的大反派,最终惨死于日寇之手!
引语
中学语文课本中,曾经收录过一篇鲁迅先生文章《纪念刘和珍君》,里面有个反派人物,时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杨荫榆,周先生是这样评价杨荫榆的:“她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因为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杨荫榆就成了残害进步学生的同谋,是双手带血的“刽子手”。
其实,纵观杨荫榆的一生,我们并不能非白即黑的二分法来界定,她的一生是复杂的,除了依附军阀外,面对日军的凶残时,她还有不畏强暴、痛斥敌酋的壮烈之举,最终惨遭日寇杀害。更客观地说,杨荫榆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虽然出身于世族大家,但是却被一桩不幸的婚姻所伤害,从而使她选择与自己的封建家庭决裂。早年不幸的婚姻使得她终生不再嫁,致力于学术。她曾留学异乡,颇受现代知识的熏陶,学成归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逃婚者
杨荫榆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年)。杨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著名作家杨绛就是杨荫榆的亲侄女。只是,由于杨荫榆的相貌并不出众,“皮肤黑黝黝的”,所以并不受父母宠爱。杨荫榆刚满17岁时,就被嫁给了一个蒋姓的痴傻公子为妻。据杨绛的回忆,她的那位姑夫“老嘻着嘴,露出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杨荫榆被父母嫁给一个傻子,也许并不是父母有意为之,而是循了当时定亲时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底细的缘故。
但是,这样的一桩婚姻,对于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杨荫榆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新婚之夜就发生了一场撕斗,她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毅然返回家中。结果婆婆亲自上门来接,杨荫榆怎么也不愿再回蒋家,从此就和夫家断绝了往来。
女学霸的成才之路
逃离不幸婚姻后,杨荫榆将心思完成投入到学习上,继续她的学业,于1902年进入当地的教会学校——景海女学堂。两年后,她又转入上海务本女中。1907年5月,杨荫榆从上海务本女中毕业,后赴江苏省参加官费留学考试合格,并于当年7月启程赴日本留学。她先入青山女子学院,后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6年后的1913年,杨荫榆从日本毕业归国。
留日回国后,杨荫榆就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1913年,她被聘为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新苏师范前身)教务主任,教生物学课程。1914年,她到了北京,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监兼讲习科主任。1918年,北洋政府首次选派教授赴欧美留学,她应选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被贴上“反动”标签的女校长
留美学成归国后,杨荫榆成为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察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鲁迅的一篇檄文更是让杨荫榆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杨荫榆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免去杨荫榆的教职,以息公愤。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
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由于她声名狼藉,学生们并不待见她。加上有人旧事重提,一次次在报上揭露她在女师大的种种劣迹,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1935年,杨荫榆再次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
惨死在日寇枪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苏州即告陷落。因为杨荫榆的日语很好,又曾任过大学校长,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杨荫榆住在盘门,四邻都是小户人家,常常受到日军的骚扰与蹂躏。面对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杨荫榆还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因为杨荫榆的特殊身份,日军也会给她些“面子”。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她家里去。
杨荫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日军作对,就彻底地惹恼了日军。1938年1月1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么话哄她出门,走到一座桥顶上,一个兵就向她开一枪,另一个就把她抛入河里。他们发现杨荫榆未死,又连发几枪,见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
杨荫榆就这样死了,以壮烈的方式,给自己54岁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图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合影。
总共出去了三批,但问题是后来因为朝廷担心全盘西化,慈禧遽然颁旨:全数撤回留美学生。
有22位幼童进入容闳的母校耶鲁大学。他们是:詹天佑、欧阳庚、 容揆、黄开甲、梁敦彦、张康仁、钟文耀、蔡绍基、唐国安、谭耀勋、 李恩富、容星桥、曾溥、陈佩瑚、刘家照、陈巨溶、陆永泉、祁祖彝、 卢祖华、徐振鹏、钟俊成、钱文魁。
容揆和谭耀勋是抗拒“召回”,在大批幼童回国后,留在美国完 成耶鲁大学学业的。李恩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后,重新回到美国, 读完了耶鲁。
在位于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留美幼童”有:邝咏钟、 方伯梁、邝贤俦、薛有福、邝景扬、邓士聪、杨兆楠等人。
在哈佛大学档案馆,我们查到了中国“留美幼童”丁崇吉的入学登记卡。
3位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唐绍仪、周寿臣、吴仰曾。
5位“留美幼童”进入了纽约州瑞萨莱尔理工学院:吴应科、吴敬荣、苏锐钊、罗国瑞、潘铭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