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常常在瓦伦西亚的月亮里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月色特别的美,对月的人,往往魂飞天外,忘了身在何处,而成了嫦娥一枚也。 还可以说是三毛说自己在行路的时候 脑子带动眼睛不能专注地行走,脑子总是“胡思乱想”。 脑子里有“瓦伦西亚的月亮”那样美丽的境界,但“心没带在身上”。
扩展资料:
作者三毛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温柔的夜》讲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上的生活。《温柔的夜》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目录:开场白、拾荒梦、黄昏的故事、巫人记、饺子大王、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亲不亲,故乡人、浪迹天涯话买卖、故乡人、寂地、五月花、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永远的马利亚、石头记相逢何必曾相识、书信(加纳利·台湾)。
百度百科-三毛
百度百科-《温柔的夜》
爱情是文学亘古不变的主题,同样也是三毛一生追求的永恒主题。三毛的爱情信念是海枯石烂,地老天荒,永不回头的爱。这样的爱情冰清玉洁, 容不得任何的亵渎。
1
1967 年初恋失败后,三毛去了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在那里,三毛认识了比她小八岁的荷西。荷西很快爱上了这个洒脱爽朗的东方女孩,并郑重请她等他六年。六年过后,他就能上完大学,服完兵役,就可以娶她。三毛很感动,但当时荷西年纪太小,加之自己刚刚经历了感情的创伤,她不敢抱太大希望。但三毛永远记得分别那天,荷西一边倒着跑,一边朝三毛挥手,对他说再见,眼泪都快掉下来,但又忍着对三毛做鬼脸。
1972 年底,又经受过两次感情打击的三毛重返马德里,六年之后的荷西长成了一个英武的男子汉,他迫不及待地让妹妹联系上三毛。一个晚上,三毛这样描写到“突然背后一双手臂将我拥抱了起来。我打了个寒颤,眼睛一张开就看到荷西站在我眼前,我兴奋得尖叫起来……他揽着我兜圈子,长裙飞了起来,我尖叫着不停地捶打他,又忍不住捧着他的脸亲他。”
《大胡子和我》中这样写道:“结婚前夕,大胡子曾问过我‘你想要一个能赚多少钱的丈夫?’,我回答‘看的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亿万富翁也嫁’‘那说来说去,你就是想嫁个有钱人了?’我叹了口气‘不一定,那得看嫁谁’,‘要是我呢’‘那够吃就行了’‘你吃的多吗’我慌忙说‘不多不多,还可以再少点’,我就这样成为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当然, 事实上决不可能仅仅因为这几句对话就决定了她的终身大事。但这些幽默的对话, 这种诙谐的语调, 却把一对早已深深相爱而且即将结婚的情侣那幸福的心情、开朗的性格、俏皮的神态表露得淋漓尽致了。
经过时间考验的爱情从此茁壮成长,命中的缘分把两个不同国度,不同背景的人紧紧连在了一起。在壮阔广袤的撒哈拉沙漠里,这份爱情在幸福中开花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三毛这次流浪可以说是最有情调,她拥有了自己深爱也深爱自己的痴心人。
2
三毛把爱情看作生命的支柱。三毛曾说:“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三毛是宁愿去沙漠里受苦也不愿呆在繁华都市的人,荷西则宁愿做修剪树枝的园丁也不愿做银行里数钱的职员,他们的爱情是平凡婚姻中的相知相守,是拮据日子里的相濡以沫。
三毛是个浪漫多情、才华横溢的女子。她具有天生的浪漫情怀,她可以痴迷于毕加索的油画,可以用一堆普通的石头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和荷西于大冬天裹在一个大衣里吃冰激凌,可以到处拾破烂,白手成家,把简陋小屋变成美丽宫殿,惹得房东眼红,要涨房租。她还会突发奇想的说母亲寄来的粉丝是冻在高山上的雨丝,美味的猪肉干是中国润喉片,把洋丈夫唬得发愣……
《结婚记》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新婚之夜,丈夫荷西送给三毛的不是鲜花玫瑰,而是一串骆驼头骨,但在三毛眼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感觉没有比这更好的礼物了。这充满温情的回忆似乎告诉我们:在爱情婚姻中,只要有两颗相知的心,再粗疏的细节都是最豪华的浪漫。
在《素人渔夫》中,讲的是“我”与荷西在沙漠中婚后并不富裕的生活中为节省开支而去海边捉鱼的趣事。虽是满载而归,能够卖鱼赚钱,值得庆幸。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是出人意料,在捉鱼、卖鱼之后,赚了三千多块,却在餐厅就餐时遇见荷西的上司,最终用十二倍的价钱吃自己卖出来的鱼。当第二天早晨,荷西庆幸还有一笔卖鱼的收入可以去取回时,“我”突然发现这笔快到手的收入证明已被洗衣机的肥皂泡烂了,“荷西,最后的鱼也溜掉啦! 我们又要吃马铃薯饼了。”
因着这份豁达与幽默,他们感受到贫困的沙漠可以变成地上的天堂,琐碎的家务也可以充满诗情。
3
荷西为了不打扰三毛写作,宁愿自己整夜失眠;三毛为了丈夫的安全,宁愿每天只吃一顿饭。然而,太幸福的人,是上天都要嫉妒的,荷西在一次意外中永远的离开了。荷西走了,三毛整日沉溺于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却也庆幸:“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苦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三毛曾说过;“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婚姻和爱情的模式在世界有千万种,我的看法:女人是一架钢琴。遇到一位名家来弹,奏出来的是一支名曲。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来弹,也许会奏出一首流行曲,要是碰上不会弹的,恐怕就不成歌了。”
三毛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当然是要找那位可以弹奏她这架奇特钢琴的人,如果不是三毛内心对永恒爱情体验的渴望和追求,三毛有可能不会去大漠。三毛自己也说过,其实一开始坚持去撒哈拉的是荷西而不是自己。是荷西选择了大漠,三毛只是对她的爱情观的执着追求而去大漠的,去尽情的体验她与荷西的爱情。但这几乎完美的生活只有六年,荷西就意外的离开了人世。
办完荷西的后事,三毛离开了她的第二故乡,是因为三毛没有勇气再面对那里的一切;三毛再也没有回到大漠,因为那里少了一个人;也没有回台湾,因为三毛还没有放弃她的体验,她的心还没有沉淀下来,一切都还不是时候,永恒的爱情的体验是不会停止的,除非三毛这颗跳动的心永远地停止了。
三毛依然踏上了流浪的征途。在之后的流浪中也曾有过几段情爱,如阿根廷的高裘,塞歌维亚的希腊亚兰,西部歌王王洛宾。然而他们却仅仅是三毛流浪途中的过客,在萍水相逢的交互瞬间,放出了眸中的光亮,却又擦肩而过,空留惆怅。三毛还是没有停下流浪的步伐,因为三毛的灵魂深处只有一个永恒的爱情,那就是荷西。
文末:每年的1月4日,是大家怀念三毛的日子,这个洒脱的女子却用一根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者是迫不及待的想见她的荷西了,怕他等的太焦急……祝愿他们在天堂幸福美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