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留学家长群(两难抉择)

yezi666 01-12 107
留学家长群(两难抉择)摘要: [db:Intro]...

留学生家长群里看到一条消息: 我女儿同学的爸爸心梗突然离世,同学极度痛苦。如果选择回来送爸爸最后一程,他的签证过期,怕是回不去美国了,但不回来终身遗憾。她同学是独子,在谷歌上班,已经结婚,妻子也在美国工作,在美国买了房子。回或者不回,现在犹豫不决。

大部分群友都觉得应该回国,毕竟这是中国的传统。下面是这部分群友比较有代表性的言论:

1.如果能买到机票 理应回国,不回来,会后悔一辈子。

2.换作是我,哪怕是死,也要回来看一下。

3.能在谷歌找到工作的人,放在全世界都能找到工作。

4.他是独生子,父母就他一个孩子,不回来,说不过去。

5.我觉得他妻子不要回来,他一个人回来,再回去应该没问题。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不必非得回来。他们认为,现在不是买到机票就能回来的,要两个星期检测报告,回来还要隔离14天,到家社区还要隔离,就是回来了也不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没有必要冒险。毕竟就算机票能买到,签证过期,今年美大使馆不给签证,估计工作就没了。

中国的传统,死者为大,人死了,亲人亲戚朋友都会克服困难,怎么样也得见上死者最后一面,更别提独生子女了。

孩子为父母养老送终,尽孝道,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回来,怕被人闲话,说这孩子白养了,不值得。

但是今年确实情况特殊,就算见到最后一面,也改变不了父亲已走的事实。更何况,回来还得隔离那么久,最后一面是见不到的。更有甚者,万一带回新冠病毒,不是给国家添乱吗?

难过和痛苦是必然的,不能回家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寄托哀思,比如,托家人帮他准备花圈什么的,表达作为晚辈的一片心意。

特殊时期,这是不可抗因素,相信家人是会理解他的。等到疫情过去,一切签证政策恢复正常,到时候回来再去给父亲上坟,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这个话题,真的很沉重。经过大家畅聊,都认为回与不回,很难下决定,可以说是,两难抉择。

我认为,从合理性上看,不回来更为合理,既然父亲已经走了,孩子今后的日子还长,亲情归亲情,实际归实际,还是要从长远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

虽然,不管选择了什么,到最后可能都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2012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

去新加坡上高中

2012年10月,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的刘丽(化名)女士的女儿杨娟(化名)去新加坡留学已经一年了。

“国内高中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应试化,孩子们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如此发展,怎么能保障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拥有竞争力。”刘丽对记者说。

时间过去了一年,谈到女儿这一年的变化,刘丽告诉记者,“她在慢慢成长,现在打电话少了,刚过去的时候基本一天一个电话,大事小事都说。”

刘丽的女儿参与的是新加坡政府与中国的公费留学“SM1”计划。“之前听说周围有朋友的孩子去了,效果也不错,加上孩子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并且有公费赞助,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了出国留学。”刘丽说。

女儿刚出国的时候,刘丽的担心涉及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能否融入新的国家的文化环境以及接受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等。“他们同批次去的学生有10几个,大家都会互相照顾,去新加坡我都没有去送,让几个孩子结伴去的。”

“孩子小,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处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去超市买一盒牛奶都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尚未成年的女儿远赴国外,当妈的难免担心。

留学家长群(两难抉择)

刘丽告诉记者,女儿到新加坡后,学校把他们安排到相应的宿舍,并配备监护人,相当于是国内班主任的角色。这些监护人不仅负责他们的学习,还对孩子们的生活负责。

解决了生活方面的担心,而学习方面对于像杨娟一样的“小留学生”才是更难适应的。

刘丽说,孩子到新加坡后是全英文教学,评价机制不像国内要求的“百分制”那么苛刻。女儿杨娟和其在新加坡留学的同学一样,有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小组,通过校外活动来参加学习。

刘丽介绍,朋友的孩子在新加坡高中毕业后有一半去了欧美高校,也有很多留在新加坡读书。

“这些孩子多数在国外工作,其中有一个学化学的,但回国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英语翻译,现在还是想出去工作,可能是已经习惯了国外的工作学习氛围。”刘丽说,朋友的孩子出去后,回来的很少。

刘丽介绍,在新加坡留学生的家长群里,大家争相传阅一个叫“狮城贝贝”的女孩的博客。作者贝贝已在新加坡留学六年,从初中到大学。

在她的博客里,详细地记录着六年来的留学经历和感悟,“四年,我们从懵懂的豆蔻年华成长为青年人,从父母翅膀保护下的小鸡蜕变成了自由翱翔的雏鹰。走出国门,我们的视野渐渐宽广,我们奋斗的舞台再也不是中考、高考,哈佛、耶鲁早已取代了清华和北大。”

这是贝贝写在《留学四年祭》的话,在文章开头,她这样写到“还有5天,就是我们07届的SM1同学们的四周年纪念日,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新加坡留学生涯即将到达终点。等待着我们的可能是续约,可能是全新的欧美留学之旅。”

“孩子的未来还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吧,最终还是要让她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刘丽说。

2012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

去新加坡上高中

2012年10月,家住河北石家庄市的刘丽(化名)女士的女儿杨娟(化名)去新加坡留学已经一年了。

“国内高中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应试化,孩子们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如此发展,怎么能保障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拥有竞争力。”刘丽对记者说。

时间过去了一年,谈到女儿这一年的变化,刘丽告诉记者,“她在慢慢成长,现在打电话少了,刚过去的时候基本一天一个电话,大事小事都说。”

刘丽的女儿参与的是新加坡政府与中国的公费留学“SM1”计划。“之前听说周围有朋友的孩子去了,效果也不错,加上孩子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并且有公费赞助,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了出国留学。”刘丽说。

女儿刚出国的时候,刘丽的担心涉及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能否融入新的国家的文化环境以及接受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等。“他们同批次去的学生有10几个,大家都会互相照顾,去新加坡我都没有去送,让几个孩子结伴去的。”

“孩子小,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处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去超市买一盒牛奶都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尚未成年的女儿远赴国外,当妈的难免担心。

刘丽告诉记者,女儿到新加坡后,学校把他们安排到相应的宿舍,并配备监护人,相当于是国内班主任的角色。这些监护人不仅负责他们的学习,还对孩子们的生活负责。

解决了生活方面的担心,而学习方面对于像杨娟一样的“小留学生”才是更难适应的。

刘丽说,孩子到新加坡后是全英文教学,评价机制不像国内要求的“百分制”那么苛刻。女儿杨娟和其在新加坡留学的同学一样,有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小组,通过校外活动来参加学习。

刘丽介绍,朋友的孩子在新加坡高中毕业后有一半去了欧美高校,也有很多留在新加坡读书。

“这些孩子多数在国外工作,其中有一个学化学的,但回国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英语翻译,现在还是想出去工作,可能是已经习惯了国外的工作学习氛围。”刘丽说,朋友的孩子出去后,回来的很少。

刘丽介绍,在新加坡留学生的家长群里,大家争相传阅一个叫“狮城贝贝”的女孩的博客。作者贝贝已在新加坡留学六年,从初中到大学。

在她的博客里,详细地记录着六年来的留学经历和感悟,“四年,我们从懵懂的豆蔻年华成长为青年人,从父母翅膀保护下的小鸡蜕变成了自由翱翔的雏鹰。走出国门,我们的视野渐渐宽广,我们奋斗的舞台再也不是中考、高考,哈佛、耶鲁早已取代了清华和北大。”

这是贝贝写在《留学四年祭》的话,在文章开头,她这样写到“还有5天,就是我们07届的SM1同学们的四周年纪念日,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新加坡留学生涯即将到达终点。等待着我们的可能是续约,可能是全新的欧美留学之旅。”

“孩子的未来还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吧,最终还是要让她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刘丽说。

语言问题是大关

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至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来美国读中学;到了2010至2011学年,中国有6725人到美国去读中学。在5年的时间里外出读中学的人数增长了100倍。目前,虽然中国本科生申请出境学习仍是主体,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断增大。

除了美国,还有许多中国留学生涌入加拿大、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的中学。

出国就读高中、本科,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对此,北京新东方学校国外北美考试部高中生留学项目经理朱丽建议家长仍需理性对待。“留学低龄化确实是这些年的一个趋势,但一定需要先在国内解决语言问题,让孩子能顺利适应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更快地参与学校各种社团和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子。”朱丽老师说。

朱丽老师从事国外北美考试教学支持工作近10年,在实践中,她将出国留学的低龄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类是各方面基础都比较好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性格开朗,有相当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类是孩子本身有某种兴趣特长,这些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突出。这类孩子的家长看到了国外教育的差异化,会主动要求孩子出去读书。最后一类学生可能属于文化成绩也不突出,也无其他特长,而家庭却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因此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国外找希望,来培养孩子。

面对不同类型低龄学生的情况和需求,朱丽老师认为每一个学生的起点虽然不同,但对于留学都有一样的机会,目的都是期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如果要准备出国读高中,首先要是个人意愿,然后需要拿出时间进行语言培训,养成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做简单家务,了解美国社会的一些常识和文化知识,最后就是做好心理准备。

其次,朱丽老师分析低龄学生培训语言考试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量太少,词汇缺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文为母语的孩子,四五岁时就能用‘过期’‘冰箱’表述正确的事物,但如果用相同的英文单词描述,估计我们的高中生或是本科生才能用正确的英文表达,这就是我们国内的中学生和美国本土的学生的语言差距。我们要用一至两年的课余时间去达到美国本土的学生的相同语言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求有志于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就必须尽可能早的多补充单词、多听、多读;否则后期学习起来就很吃力,也会不适应”。

朱丽老师分析,如果语言不过关的孩子出国留学,学习跟不上,无法和同学老师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身边没有家长或亲人给予帮助或学习上辅导,长期恶性循环下去,孩子自信心会受到极大挫败,最后可能自我放弃。这在国外留学生中并不少见。

教育部门和家长应冷思考

在分析21世纪以来中国留学的新特点时,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资深研究员王辉耀博士指出,留学呈现低龄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高中生直接出国读本科的人数骤增、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长和高考弃考人数增加。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09年统计,中国赴美本科生多年来维持在每年9000人左右,2009年,中国有2.6万名学生赴美读本科,比2008年多两倍。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中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左右递增,高中毕业生直接到国外高校留学的增长趋势加快,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留学的“低龄化”。

有调查显示,高中生留学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加澳英等四国,在这四个国家就读的留学高中生占到被调查高中生的85%以上。

在这些高中生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和想去国外就业和长期居住成为主要留学理由,其次还有逃离国内升学压力,听从家人的建议和安排以及受周围同学出国的影响也占到一定比例。

对于留学低龄化出现的原因,环球雅思留学服务中心市场部负责人任建龙告诉记者,低龄化留学群体扩大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送孩子出国读书的经济基础。在美国就读高中,学费加生活费,3年下来费用在80-100万元之间,而本科4年的费用在120万左右。年龄在40-45岁左右的大型企业中高层和中小企业的老板以及一些自由职业者是高中生出国留学投资的主力军。出国留学,提高竞争力是根本,确实要考虑家庭经济实力。高中生留学的主要资金来源,父母亲友的资助占到了88%的比例。

另一方面,留学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家长留学意识的普及,使得部分家庭不局限于在国内给孩子寻找升学方式,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特别是高考生留学,目前海外大学越来越成为中国学生的第二条升学出路。

此外,中外国际教育政策、签证政策的利好,也为提升低龄留学群体数量提供了可能。部分国家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危机,将作为产业发展的教育行业转向中国投资是其扩大面向中国招生的因素之一,同时,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为达到移民愿望,也考虑到先把孩子送出去。这些因素也促进了低龄化留学的趋势形成。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建议考虑送孩子出国的家长要保持理性,尊重孩子的愿望,同时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并且不要盲目跟风,保证孩子能在一个安全的国家的正规大学受到更好的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新一轮留学高潮和低龄留学热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但在国内缺乏选择性,只好把孩子送出国外。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