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晚清留学生(晚清中国留学生的经费是如何筹集的)

yezi666 01-17 94
晚清留学生(晚清中国留学生的经费是如何筹集的)摘要: [db:Intro]...

一、中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化,新形势下的举措。

1840年以来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在国内内外交困,面对列强入侵和危机加重,各阶层进行探讨救过救民道路,太平天国和列强对清政府带来巨大打击,清政府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信念,对西方国家不再一味排斥,从鄙夷到开始学习西方,倡导西方的物质文化,洋务运动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向西方进行学习,在这种大环境下,派遣留学生出洋也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个方式方法罢了。

二、部分开明之士的推动

洋务运动支持者认为应当学习西方,在留学生方面曾国藩、李鸿章接受早年随美国传教士留美归国的容闳提出的建议,奏准选派120名幼童分批赴美留学,以期培养高质量西学人才。幼童留美开创先例之后,1877年至1886,李鸿章、沈葆桢等又陆续奏派四批船政学生和北洋学生共80余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陆军事及船舰修造。张之洞代理两江总督任上,奏请设立南京西学堂和陆军学堂,奏派南京学堂40名学生赴欧洲留学。这些进步人士的推动,派遣留学生也成了一种风气。

三、为了培养外交人才,加强与列强沟通沟通。

1840年后清政府与列强沟通不断,历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屈辱谈判,谈判交流中深知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受到西方籍翻译的干扰和欺诈,苦不堪言。西方列强众多条约和书籍信件中全是洋文,清政府外语人才大量缺乏,对外沟通极其不便;同时,为了走进西方,了解西方的世界、文化,为将来的外交人才进行储备,派遣留洋生变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最后,特殊人才培养需要。

清政府自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战败,很大程度上是器物不如洋人,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胁,清政府急需创办高水平的海军。洋务派在国内积极创办洋务学堂,聘请洋员但是洋务学堂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只能派遣留学生去德国、英国等海军器物发达的国家。因此派遣学生“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搜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

中国在晚清的时候,由于饱受打击,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落后。也就在这时候,中国兴起了一场“留洋”的热潮。不过,在选择留洋国家的时候,却有些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呢?

比较而言,欧美国家肯定比日本要先进得多,毕竟他们都有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成熟,也积累了更多的发展经验。而日本是从19世纪60年代搞“明治维新”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完全像个暴发户。再说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给予了中国多么沉重的打击。而且此后,日本还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一副要把中国完全灭亡的样子。也就是说,中国人当时对日本是充满深仇大恨的。

而且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深仇大恨,远远超过欧美等国家。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欧美等国家和中国的交集并不多。而日本则多次和中国发生摩擦,多次侵略中国(或者试图以侵略朝鲜来侵略中国),但是他们没有一次阴谋得逞。而清末甲午战争,一个“蕞尔小国”,竟然把“上邦大国”的中国打得那么惨,中国人内心的愤恨感,显然是强过英法等欧美国家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还要把大量的留学生派到日本去呢?我认为,之所以要派留学生去日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

其一,日本在短期内迅速崛起。日本从19世纪的60年代才开始明治维新,到90年代就已经强势崛起,并打赢了甲午战争,前后不过30年的时间。由于时间很短,这对于晚清时期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如果中国也能像日本那样,只需要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就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那该有多好。

就算不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只要别人不敢再来欺负,不用割地赔款,能挺起腰杆做人,那已经心满意足了。虽然说,中国当时存在的问题,比日本人多多了。当时的中国人也明白,短期内,中国不可能解决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问题,但是,日本这种短期快速成功的效应,对当时的清朝来说,确实是一剂兴奋剂。所以,当时的清朝人对日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二,日本的情况与中国相似。日本与中国有许多非常相似的地方。比如地域相似。日本和中国都处在东方,这一点和欧美国家是不一样的。日本虽然是岛国,但是中国也有非常长的海岸线。日本可以发展海洋经济,中国也可以发展海洋经济。日本处在东方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能够崛起,中国也同样能够在这样的地方崛起。比如文化相似。日本和中国都是受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熏陶,并发展起来的。

日本最初只是奴隶制国家,和中国接触不多。但是从唐朝发生白江口大战以后,日本就一心向中国学习,整个唐朝时期,日本连续19次派留学生(留学僧)到中国来学习,中国文化强势进入日本。以至于当时包括辜鸿铭在内的学者还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日本比当时的清朝做得更好,日本文化更能代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根魂。

日本文化既然和中国文化很相似,日本近代工业革命能够在那种文化上发展起来,中国近代工业革命,也能在那种文化上发展起来。比如起点相似。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和中国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封建王朝国家,都受到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侵略。日本在那个节点上,向西方开放,学习西方,很快就成为强国。中国虽然迟了,并不是最好的节点。但是“亡羊补牢”,也不算太晚。

其三,留学日本开支小效果大。当时清朝是相当穷困的,公派留学生,花费也不是一个小数字。相对来说,去日本留学,花销比去欧美留学小很多。前面我们也说了,去日本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如果效果明显花销又很小,肯定是愿意选择日本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此,当时去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特别多,同时也产生了鲁迅、陈独秀、蒋中正、汪兆铭、陈寅恪等非常多杰出的人物。对把中国从灾难深重之中救出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资料:

《清史稿》《中国近代史》等)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