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付乐北京报道
“违规的贷款App下架了,借的钱还需要还吗?”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问。
7月1日,广东省律协经济犯罪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谭仲萱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合规贷款App的下架并不直接影响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责任。即使应用因违反规定被从应用商店下架,借款人仍然需要根据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
本报记者了解到,各应用商店于日前收到指令,要求对小贷产品全面排查,对不符合应用商店或网络平台审核资质要求的贷款App,将直接下架处理。
剑指贷超
有持牌消金机构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排查主要针对小贷机构,尤其产品年化利率在24%到36%,借的钱还需要还吗?贷款大排查,剑指贷款超市甚至达到36%以上的平台。
在产品利率方面,此前行业“红线”为36%,2022年,头部小贷公司已将产品利率降至24%以下,2023年主流小贷公司也基本把产品利率压降至24%以下。
有小贷机构从业者对记者表示,当前行业“红线”默认是24%,利率虽压降,但依然有盈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另有行业人士表示,此次行动直指的行业痛点是部分贷款App存在的违规导流现象,将用户导向无资质第三方。这不仅违反了金融管理规定,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该行业人士表示,此次行动重点关注的是应用内“跳转”行为,尤其是当应用程序内嵌了合作伙伴的服务。在应用内完成服务的风险相对较小,可能不是本次审查的核心关注点。不过,一旦涉及到从App跳转至第三方App进行操作,尤其当跳转至的第三方平台缺乏必要资质,存在违规行为,或将成为审查的重点。因此,通过App跳转的外部服务合法、合规,是当前检查的关键所在。
“这次排查受到波及较大的应该是贷超。”上述人士表示。
所谓“贷超”,是指贷款超市,集合了多家贷款产品的平台,其核心业务模式依赖于将贷款申请与多家金融机构进行撮合。由于贷超连接众多贷款机构,若其中有产品存在合规问题,也会关联贷超本身。
因此,对于贷超而言,需严格审查每一个合作方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以确保所有跳转内容均符合监管要求。
本报记者还获悉,目前主要的应用商店都已接到相关指令,不过有的应用商店虽收到指令,但并未收到具体排查细则。另有应用商店向平台内借贷App发出检查通知,其中涉及产品操作流程、合规资质审核、信息一致性检查、防止非法传播活动等。比如,小额信贷平台需确保其在官方备案的App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非授权分发或引导用户至其他平台的行为;确保年化利率等关键信息在所有相关界面中保持统一;以及运营所需的相关合同、文件是否均处于有效期等。
某金融科技行业从业者对记者坦言,每个应用商店对于上述要求的解读、分析及执行力度,调查与检查的详细程度,以及在排查问题时所达到的精细度都有自己的判断。
早在2023年8月,监管部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开展App等备案工作。彼时,华为、小米、vivo等应用商店均发布了关于App备案的相关通知。
上述文件还提到,2024年4月到6月是监督检查阶段,常态化工作阶段从2024年7月起。由此可见,当下是重要节点。
需根据合同约定履行债务
金融的本质是风控。
面对严监管,金融企业需要重新调整风控策略,比如加强对年化利率、还款期数、放款额度等信息的监督,确保信息透明、不存在误导,以加强对消费者保护。
长期来看,上述清理措施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淘汰不合规的小贷机构或非法运营者,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清理行动开始后,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问,既然是违规的借贷App,那借的钱还需要还吗?
“不合规贷款App的下架并不免除借款人的还款责任,借款人仍需根据合同约定履行债务。然而,如果合同本身存在违法问题,借款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以及要求贷款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谭仲萱表示。
事实上,违规贷款App进行的贷款属于民间借贷。如果年利率没有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一般来说是合法的,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可能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偿还,但是合理的本金及利息还是需要按时偿还。
他表示,如果贷款App下架导致借款人无法通过原渠道还款,借款人可主动联系贷款方,协商新的还款途径,如银行转账、线下支付等方式,确保及时还款,避免违约风险。
谭仲萱提醒到,在任何情况下,合法有效的沟通和采取适当的法律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借款人应当保持警惕,确保自己不受非法贷款行为的影响,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那么,作为消费者,该如何更好的判断借贷产品是否合规?
第一,可检索借贷平台的工商登记经营范围,是否包含网络借贷或网络金融借款服务等相关业务。第二,判断借贷平台或App是否具有合法的金融业务资质,确认借贷平台是否在监管部门有备案,并核实网络借贷平台是否获得了电信主管部门的电信经营许可。第三,注意贷款利率和费用是否透明,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费用或高利贷风险。第四,查看借贷平台是否有业务资格,借贷产品是否合规,广告是否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