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的调查说:本校中国留学生明确有抑郁倾向的高达45%,美国学生仅有13%。
其他公开资料统计数据:中国留学生有35%左右出现心理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各高中名校的尖子生、家庭条件更好的学生,出现心理疾的比例更大。
那么,我们赶着留学热潮把我们的年轻精英送到国外,然后批量的折损,我们是在磨练我们的精英人才,还是这本身就是个精英战的陷阱?每当我听到、看到那些优秀的留学生精英休学或默默的回来,我的内心非常难受。
在孩子出国前,很多家长自认为各方面都帮孩子考虑到了,家长们用自己国内的多年经验去臆想国外的情况,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推测和自己完全不在一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的未来。家长们和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与追求是有很大差别的,贫穷和奋斗使父辈更坚强,点心和牛奶养大的孩子们往往承受不住太多奢华的追求。
留学生出现大比例的心理问题。
阳光抑郁症,我们还要装作看不见么?
我们能做点什么?
有个陌生的朋友,知道我在做关于留学生安全领域的分析、研究和公益分享,他让儿子专门从内地飞过来找我。他说孩子已经在家半年多了,哪里都不愿意去,听说了我们的平台,他却主动想把他的故事分享出来,父母看到孩子终于有兴趣去做一件事,非常的开心和支持。这个年轻人23岁,高中阶段多次拿到市或省级联考单科前10名,他选择了去美国留学。他爸爸告诉我,孩子曾经在重度抑郁症的边缘,现在基本康复,但依然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希望我可以更多帮助孩子。我当过多年老师,看到优秀的孩子就忍不住喜欢,不由自主地想给予他一些帮助,我说,你让他来吧。
在一个早上,我见到了这个年轻人,高高的个子,略有些羞涩。在跟他的聊天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聪明、逻辑性很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很棒的上进青年。我告诉他,我们这个平台,就是把海外留学生的真实故事分享给学弟和学妹,是希望家长和同学们了解到真实的海外情况,如果回忆会让他不适,可以选择谈些轻松的话题。他说没有关系了,自己已经走出来了,他来找我,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学生在海外的真实生活,一切并不全是那么美好,他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可以从他的分享中获得帮助。
老实说,我有些担心,但当我看到他坚定的眼神,我对他更多的是信任。我们前后一共谈了三次,在这里,我描述几个给我震动较大的部分吧。
一、他是名校高中重点出国班的尖子,在他们眼中清华北大的国际排名吸引力并不大。他们寝室5个哥们,4个去了美国,1个去了澳洲,学校的国际排名都很高。两年后,除了他,其余4个学生全军覆没,心理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大二都陆续回国。他自己也曾中度抑郁,不过调整过来了,所以没有因此被学校劝导休学或强制暂时休学。他说的时候带着淡淡的笑容,但我仿佛看到他和小伙伴们身上深深的伤口。
二、他告诉我,最大的敌人是孤独。我有些不理解,问怎样的孤独?他看着我说,非常孤独,非常非常孤独,那是一种绝望和对自己深恶痛绝的深深的孤独。因为对自己的不满和自责,他整夜不想睡觉。他说着,身体有些颤抖,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1米8的男儿啊,我告诉他,我懂了。那种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的情绪状态和孤独的恶性循环,是抑郁最大的特点。他能来和我述说,我知道他是走出来了。
三、说自己其实入学不到半年就发现自己出问题了,到第一年末,在自己和学校医生的帮助下,基本从中度抑郁中走出来了。但他现在看,也许当初他应该在半学期就休学回国,过1-2年再去上学。因为虽然他坚持自我调整,但学习成绩还是受到影响,影响了他的积点分,导致他读研的时候,因为总体成绩不够优秀,不能申请到很好的导师和学校。他说,再也不想去美国那块土地了,他准备去香港学历史和文学。我非常可惜的说,你是顶级理科生,顶级数学人才啊,他说那都过去了。
上周我和他聊天,他已经开始上班了,并没有去读研。我认为是对的,先不着急读研,他还很年轻,先更多了解社会,赤裸裸的丰富现实生活可能对他更好。我不会治疗心理疾病,但通过一些案例也可以总结出一些非专业的预防方法,如果可以让10个,100个孩子们远离抑郁,那真是功德一件了。
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他自身的原因,与陪伴他成长的家长和家庭也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成绩符合了留学条件,而性格、心理的成长没有足够成熟。
留学生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家长要负更多责任。
但在很多时候,家长们起到的恰恰是反作用。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更多家长可以参与讨论和分享。
1、母语是中文。
永远不要忘记,尤其是刚到国外的前半年。有家长认为留学了就应该早早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在国外尽量交当地国外的朋友,掌握更流利的外语,要远离当地中国学生,尽量不去中国城,甚至少数家长要求孩子,尽量少说中文。如果孩子所在的环境可以比较容易的交到外国朋友,有了可以沟通和交流的小伙伴,可能一切都会好起来。但很多情况不是这样的,寄宿家庭不一定是很好的交流对象,国外大学并不像国内大学有班级的概念,刚去国外的留学生,语言能力达不到和当地同学交流和开玩笑的程度,想交到朋友并不容易。国外大学学习压力不小,孩子没有时间专门去交友,慢慢的他可以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母语也放弃,情绪和压力去哪里释放呢?有些人可以自我调整,有些人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中文母语,固定的家庭沟通,永远不能缺少,稳定的沟通和爱的纽带,可以很大程度的舒缓留学生压抑的心情。
2、目的地安全评估。
家长们考虑过这个因素么?留学学校的选择,无论是学校、中介机构、孩子家长DIY,更多是从学术排名、专业和城市去考虑的,在择校的时候考虑到心理安全隐患的应该很少。孩子们性格各异,有的热情奔放,善于交流沟通,有的内向稳健,不善言辞。以美国加州大学为例,戴维斯分校安静且偏僻,治安非常好,最多的案件也只是丢自行车,但那里基本没有文化娱乐生活,适合安静的学习;洛杉矶分校呢,周边有好莱坞、迪斯尼等娱乐场所;如何评估选择呢?从心理因素考虑,如果让不善言辞的孩子去戴维斯分校可能对学业有帮助,但孩子潜在的心理风险肯定会高于去洛杉矶分校。
3、孤独寂寞了,去教堂!
这是不少学长告诉学弟学妹的经验。对么?如果仅仅从心理压力缓解来说,去教堂,是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可以得到关爱,至少有一顿免费餐。教堂是慈善机构么?不是的,是一种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传播场所。孩子们在孤独寂寞的时候去教堂,就像失恋的人儿遇到温暖的异性,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们可能在最脆弱的时候接受了不同的文化和世界观,甚至是信仰。一位非常值得尊重的领导说的非常好,大部分的文化或信仰没法评估对错,在你考虑接受的时候,需要特别慎重,再慎重。文化和信仰会对人生有重大影响,将来再改变的代价可能更大。如果孩子们就这样接受和改变了信仰和价值观,我们能接受么?
4、联系心理医生
留学生发现自己状态不对,第一时间要联系学校的辅导老师及心理医生。心理调整,在国外是非常正常的,不丢人。就像感冒发烧,第一时间需要去找医生一样。留学生独自在国外,任何事情都不能马虎。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孩子发现自己状态不对了,会认为自己可以调整过来,不会与家长沟通。因为孩子担心家长不满,会觉得孩子得了神经病,会给家长丢人。面子和虚荣心,我觉得是有世界观遗传性的,家长问题更大。如果早期发现,及时疏导,很多人的情况是可以迅速好转的。
5、不当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自己压力倍增。
国内和国外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国内的学习大多是老师主导,国外的学习更多是老师引导。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适合国外大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成绩不满意,还会非常疲劳,更不要谈交友和交际了。一个学科的老师可能要求学生一周预习课本100页,精读50页,以此类推,几个学科呢?结果是书都看不过来,如果不预习,上课可能完全听不懂。后来才发现,有些书是可以选择看的,挑重点学习的。所以这些方法,特别需要找学长指引。我们一些同学,就是被读书压倒,成绩不好,更努力,成绩还是不好,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6、尖子生、学霸的自我定义。
这些定义有可能转化成的都是压力。各名校的高中出国留学生,在孩子留学的第一年,学生和家长还都沉浸在高中的辉煌和荣耀中,但其实高中的成绩只能说明孩子有了一个好的入门许可。高中生如何看小学的知识,本科和硕士就是如何看待高中知识,一切已经重新开始了。 没有人喜欢自己从光环和荣耀中离开,家人们的夸奖和自豪更告诉孩子,你必须像高中一样比其他人更优秀。但现在一切都变化了,生活需要独立,环境是全新的,学习方法也都变化了,在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也都是同一水平,原来的50个尖子,现在也只有5个可以继续成为尖子,那剩下45人怎么办?他们不再是尖子和学霸了,这样的挫折和变化,孩子心里接受么?家长接受么?如果孩子本身在高中成绩中等或较差,反而压力会小。原来的尖子和学霸对自己的不满和压力,更多来自于自己和家长。如果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就不会太在意成绩,如果学习只是为了必须成为尖子,那原动力其实是虚荣。这可能就是高中尖子生进入国外本科后心理出现更多问题的原因吧。
7、培养 一种爱好或运动。
会让留学生身体和心理更健康,也会让孩子交到更多朋友。走出家门,参与到一项运动中,或者一个爱好活动,都是心理调整和融入社会的很好的办法。如果确定孩子要出国,需要尽早培养爱好,例如篮球、足球,甚至跑步也不错。摄影、冲浪等也可以啊,只要不是死宅。
8、是否具有自我调整、改变自己的能力?
野地的小草百折不挠,温室的花朵风吹就倒。各位成功的家长们,哪个不是历尽艰苦,奋勇拼搏出来的,自然都希望孩子们可以顺顺利利的成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满足,如果是一路从国际学校成长的孩子,连中考和高考的磨难都没有经历,那大多数和温室的花朵没什么区别。家长们恨不得保护孩子一辈子,等孩子出国留学了,家长和孩子都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基本没有具备应对各种困难和磨难的能力,根本没有改变、调整自己的能力,遇到从来没有想过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准备好,出问题是必然的,家长的责任更大些。
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仅仅从医疗的角度去处理,是属于没有办法的下策,重要的是在确定让孩子出国留学的那一刻,整个家庭要准备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绩和行李箱那么简单。家长需要考虑的是,一个18岁或22岁一直在学习的孩子,要独自面对国外的生活、学习、社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法律和治安的挑战。
参考资料:
如果不会说英语,去英国留学交流会很困难吗?
以下资料来源于英国大学院校库(网址如下):https://www.liuxue315.cn/university-UK/?ozs=g-uk
1、英国留学申请材料——个人陈述:大多数同学都倾向于面面俱到向老师“表白”自己。但其实在陈述中想要面面俱到,却不能突出你的优势。只有向招生官突出你的特别之处和优势所在,才是一篇真正的个人陈述。要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2、英国留学申请材料——专业能力报告:如果说,个人陈述是对自己整体情况的展现,是“画龙”,那么专业能力报告就是“点睛”。遗憾的是,很多同学都是“想到哪,说到哪”,结果整个专业能力报告显得杂乱无章。高度掌握专业知识,重新正确整合专业知识结构的呈现。对于掌握的专业技能、软件等等,需要进行分类展示。高度把握叙述的条理性。做到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3、英国留学申请材料——职业规划:你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展现了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字里行间,老师们能够全面地了解你的自我评价与定位、远瞻性和逻辑性,来决定是否录取你。完整全面地了解所申请专业的所有课程,才能规划出这些课程为什么能在今后自己的事业上带来用处。找准自己的学习目的,让老师觉得你有备而来。
4、英国留学申请材料——视频报告:百闻不如一见,英国大学也采用了视频报告/面试的做法。那么,怎样才能才茫茫的视频中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对一些需要创意思维的专业来说,视频是你展现创意的好机会。
5、英国留学申请材料——作品集:对于很多艺术专业、传媒专业、建筑专业等等需要“出成果出作品”的专业来说,完整的作品集是必需的。作品集中不仅仅是对于作品的画面呈现,还需要有条理性的关于作品的说明。看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和标准的作品集制作样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