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留学经验(美国留学初期听课经验)

yezi666 2023-12-28 121
留学经验(美国留学初期听课经验)摘要: [db:Intro]...

美国留学初期听课经验

 美国留学初期,可能会出现学生听不懂课的情况,毕竟在国内听课我们听的一直是汉语而且国内外在授课方式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留学专家建议您在美国留学初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最好注意以下3点:

 1、录音

 上课时即使听得再认真、笔记做得再勤快,也不免有疏失之处。这时候,录音机就成为温习功课、补充笔记的最大帮手。但录音之前一定要征求教授的同意,因为牵涉到版权或其他问题,有些教授并不欢迎学生录音。此外,必须避免对录音过分依赖,不要以为录音后回家可以反复再听,而影响上课专心的态度。

 2、笔记

 除了自己预习、复习时的笔记之外,上课所记的笔记常常是课程的精华、考试时参考的宝典。大致说来,一至二个学期下来,留学生就能培养出记笔记简单扼要、层次分明的功力。如果教授喜欢写黑板,对记笔记的帮助当然很大;若是讲演或讨论的课,则需特别留意Thereare some important points...、This is the key which...或是I’d like you to remember...等类似的'开场白,它们几乎都是上课重点所在。

 此外,还要学习能够过滤出课堂重点,假若教授或同学发言时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当然就不必有闻必记了。如果笔记一直无法抄得好,应该设法跟其他同学借来参考,甚至直接向教授反映。通常教授会指派助教或特定同学协助。有了上课完整的笔记,预习、复习功课时更能如虎添翼。

 3、发言

 上课时的发言,不但能与教授及其他同学做多向交流,也能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在教授心中留下好印象。中国学生通常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许多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害怕出洋相而不敢发言。事实上,人都已经越洋留学了,又何必过分担心出洋相呢?如果觉得自己英语能力不强,上课发言不正是训练自己用英语表达的好机会吗?虽说如此,如何突破心理障碍而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却仍是留学生最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美国学生从小即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随时能侃侃而谈。但他们也习惯接纳别人发表意见,一旦外国学生发言,他们通常会耐心听完。刚开始若真不知如何表达,不妨先就上课听不懂、听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例如可以举手向教授表示:I can’t follow you.或是Can you say that again?。当然,最好是能逐渐去除恐惧的心理,进而勇敢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

即将出国留学,有哪些留学经验分享?

美国博士留学打工经验

 你们是否在找美国博士留学经验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博士留学打工经验,仅供参考借鉴。

 去美国读博士要至少五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完全自费去读,恐怕很多人无法消受如此昂贵的学费。下面转帖一位在加州克莱蒙研究生院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California) 读教育学博士的同学的留学费用分享,以及他如何赚到学费或生活费的信息,希望帮助更多同学圆梦美国博士学位。

 当时在 I-20 ( 外国非移民学生签证表格 ) 上标明我第一年学习和生活的费用一共是 $39616 。其中包括 $24196 的学杂费, $13920 的生活费,另加 $1500 的书本费等其它费用。

 第一学年基本上我的经济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提供的助学金。助学金相当于一半学费,即每年 $12098。

 2 . 个人积蓄及家庭资助。从总费用中去掉学校给我的 $12098 ,我需要向领事馆出示至少有 $27518 ( 相当于大约220000 人民币) 的银行存款。本人工作4 年,小有积蓄,再加上父母的资助,很快搞定盘缠,顺利取得签证后,踏上求学之路。

 3 . 校内打工。校园内的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教学助理[4],科研助理[5],及其它行政方面的'工作[6]。我到美第二个月,导师为我安排了一个研究助理的职位。每周工作15-20 小时,每小时$20 。这样每月就有了固定收入$1200 。

 加州虽然以高消费著称。实际上,第一年除了固定的$12098 学费之外,其它的费用都比预计的少得多。房费每月约$250 ( 三个同学合租一个学校提供的一室一厅的房间 ) 。学校住宿又省了车钱、油钱和其它交通费。每月生活费约$200 。美国的书本奇贵。我主要以买二手书和图书馆借书为主。书本费花去我约$200 。到第一学年年底时,手上攒的再加上原来带来剩下的共有$20000 。用$4000 从一位毕业的韩国学生手中买了辆二手的本田,从此也算得上是有车一族,不用再麻烦别的同学到超市购物时给我带菜,还能反过来帮助新生。

 在美第二个学年的经济来源

 第二年,学费长了5%,系里继续给一半助学金,这样学费这块自己花了$12703。每月校内打工照旧。除此之外,又有了生财新路,就是校外打工。

 2008年夏天,我在汉廷顿博物馆 (Huntington Library) 找到一个兼职工作,每小时$25。导师很够意思,帮我搞定校外工作的一切合法手续。一个夏天三个月,挣了$4000,把车钱挣回来了。

 第二学年,校内外的打工平均起来,每月约有$1500 。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我搬出学校宿舍,在校园外和另外一个同学合租了一个二室一厅的公寓房。有了自己的房间,居住环境大大改善。这时每月的平均开支大约 $800 :$500 房费,$200 生活费,$100 油费及其它。在这一年寒假,还同几个朋友开车用二个星期在西部玩了一圈。到第二学年末时,税后银行帐上显示的是$12 000。( 第一年不了解体系,稀里糊涂地就没交税。)

 另外,我校的博士学位要求修满72 个学分,就是学完18 门课。头两年我修了48 个学分。由于我在国内有个硕士文凭,系里同意我转了24 个学分。哈哈,这样我就修满了所有的学分,变相地省了$12 ,000。

 第三个学年和第四年

 从第三个学年开始,我的学习主要是通过4 个资格测试。每年两个学期只要交注册费,学杂费,以及保险就行了。这笔费用是一年约$3000。最大的学费负担没有了,我顿时感到轻松起来。

 科研经费申请:第三个学年,导师的科研经费紧张,要想继续研究课题,作研究助理,需要自己找经费。记得在系里年会上临座的大款校友曾向系里捐过款,是否应该找他帮助呢?导师非常鼓励我的想法。于是回去后,摩拳擦掌,写了一份科研经费申请 (grant application) ,三个月后$10000赠款到帐。经济危机缓解了。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美国学习生活了4 年了。学业已到尾声,在准备论文答辩。觉得头两年是最困难的。二年过后,熟悉了环境,机会也跟着多起来。见到过有同学辛苦地在餐馆打黑工;也有同学拿全奖,吃喝不愁时常旅游;更有同学不用操心,老爸全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总之还是觉得自己挺幸运的。

 [1] . 助学金的英文名字叫Fellowship 或者是Assistantship 。主要是颁发给经济困难的学生,现在各个学校为了争夺好的生源,也把助学金发给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 。

 [2] . 在美国学习,只要向领事馆证明有第一年的足够费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出示在美国 4 年或 6 年所需的全部费用。

 [3] . 外国留学生在校园内打工是合法的,但是平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20 小时,寒暑假每周可以工作到 40 个小时。

 [4] . 教学助理一般是帮助本科生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帮助老师复印等工作 。

 [5] . 科研助理一般是帮助导师在做他的科研项目,工资就是由导师申请到的项目基金内出。

 [6] . 比如在图书馆帮忙。

 [7] . 美国移民法规定,外国留学生除了有合法理由,否则在校园外打工是非法的。合法理由是指校外的工作必须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紧密的关系,有时校外工作可作学分。要想证明校外工作的合法性,需要系里或者导师在工作申请表格上签字,然后由主管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协调员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ordinator) 将表格输入移民局工作档案。这样,在你的新 I-20 表格上就标明了在某个期限内,可以在指定的校外单位打工。

;

1.提前准备:留学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语言考试、申请材料、签证等。建议提前一年开始准备,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

2.选择学校和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是成功的关键。你需要考虑学校的排名、地理位置、学费、课程设置等因素。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专业。

3.生活准备:留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生活。你需要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生活习惯、法律法规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同时,也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资金。

4.建立社交网络:留学期间,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也可以为你的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帮助。

5.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留学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勇于接受挑战,你会发现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6.注意身体健康:留学生活可能会很忙碌,但不要忘记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定期做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

7.利用资源:学校通常会提供各种资源,如图书馆、学术讲座、实习机会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8.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虽然你身在他乡,但不要忘记和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你度过难关。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