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春晖留学(借力“春晖” 当好“伯乐”)

yezi666 01-05 133
春晖留学(借力“春晖” 当好“伯乐”)摘要: [db:Intro]...

烟花三月,我们再度走进古城江苏扬州,见证“春晖杯”创业大赛在这个播种的季节里,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开辟沃土,让更多的创业种子萌发、成长的地方。(本版5月1日曾报道第五届“春晖杯”创业大赛启动)

自2006年首届“春晖杯”大赛举办至今,该项大赛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桥的这头,“春晖”助力海外人才“梦想照进现实”,桥的另一头——留学人员创业园又是如何通过“春晖”识得“千里马”、用好“千里马”的呢?

邂逅“春晖”接触人才资源

2008年底,上海嘉定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嘉定留创园”)和上海杨浦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杨浦创业中心”)都与“春晖杯”有了首次接触。按以往的惯例,年末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留交会”)是“春晖杯”项目洽谈和交流培训的平台之一。

这一年的12月24日至26日,嘉定代表团一行8人赶赴广州,推出20家单位的40多个岗位面向海内外延揽英才。这回“露面”给嘉定留创园带来了惊喜,“留交会”结束后3天,15位海外留学博士就组团赶往嘉定实地参观考察。

“我们向他们介绍了园区针对留学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还就大家关心的户籍、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效果很好。”嘉定留创园总经理助理侯书全说,“‘春晖杯’确实让我们扩大了与人才源的接触面。”

对留创园而言,“春晖杯”确实为他们带来了许多优良的“创业种子”。在今年年初的杨浦区首次“3310”创业项目评审中,被评为A类的项目中就有1个是“春晖杯”一等奖项目,B类和C类项目中也都有“春晖杯”获奖项目。

牵手“春晖”参与创业项目

2009年,入围项目远程视频洽谈活动的举行成为了“春晖杯”的新亮点,而活动的顺利举行离不开留创园的关注和配合。今年,“春晖杯”大赛组委会与扬州市当地创业园区再次联手,举办了第二届网络视频项目洽谈会。

“通过视频洽谈,我们会发现在项目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这有利于解决问题。”侯书全说。信息的双向畅通还能够让园区对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项目进行后续跟踪,将它们列为孵化培育的对象,帮助其降低初期运营成本,提高它们的成活率。

今年8月,远程视频项目洽谈会还将举行一次,而地点则选择了上海嘉定。

此外,每届“春晖杯”大赛举办期间,会在大连“海创周”上进行项目的二次对接。对此,作为自第一届“春晖杯”起就积极参加,并承办和协办大赛的大连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大连留创园”)最具发言权。

“我们与‘春晖杯’的合作可谓历经弥久。每年我们都邀请‘春晖杯’的留学人员参加‘海创周’活动,举办专场洽谈,为留学人员与国内外金融投资机构和企业全面对接搭建平台。”大连留创园主任刘源波说。

借力“春晖”引来“千里马”

从2008年对“春晖杯”的普通参与,到2009年主动与大赛入围项目提前接触、深度座谈、后续跟踪,再到2010年将直接参与到评审环节并承办“春晖杯”的远程视频项目对接活动,上海嘉定留创园“下了很大决心”要不断加深对“春晖杯”的参与程度。正是因为逐渐从外围走到深度介入阶段,嘉定留创园的形象也通过“春晖杯”的一系列活动,在海外留学人员中变得丰富、亲切起来。

“‘春晖杯’是一个推介窗口,是园区进行品牌建设的渠道。”侯书全介绍说,目前,已有3名2009年“春晖杯”项目入围者已经或正在落户嘉定。

“海外人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我们为海外人才提供了安心工程,涉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定期组织海外人才沙龙,让在杨浦创业的海外人才能够聚在一起聊一聊,希望这样的关怀能让海外人才在杨浦生活得更为舒心,获得更多收获。”杨浦创业中心主任杨春雷希望通过这种温馨服务,实现宣传的良性循环。

就如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在今年“春晖杯”工作会议上所讲,留创园要懂得宣传自己,善待留学人员,让他们把园区的好口碑传播出去,从而引来更多的创业人才,这是一件互利双赢的事。

“春晖”之后扶持创业方案

在去年第四届“春晖杯”大赛开幕期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安玉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大赛把‘千里马’引回来了,开了好头,但在项目对接的具体过程中,还需要各省市人事局按照市场机制做出政策性的引导,避免工作虎头蛇尾。”今年,“对归国创业的人才负责”的观点再次被提及:“关注目前已经回国留学人员的情况,关系着将来能引进人员的多少。”

“要想引凤,必先筑巢。”大连留创园通过“海创工程”设立专项资金,从资金扶持、环境配套、平台服务三个方面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全方位创业扶持方案,解决留学人员创业期间资金短缺、场地不足、生活条件缺乏等问题。而嘉定留创园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对企业前期入驻到最终上市的每个步骤都做了考虑:园区给每个入驻企业配备联络员和辅导员,对企业融资及项目推广工作进行资助和协助,将“创业辅导”服务深化,探索创业导师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瞄准战略目标,少走弯路。

不久前,《神州学人》调研团赴欧洲三国,在捷克布拉格、奥洛莫乌茨,葡萄牙里斯本,法国马赛、巴黎等地分别召开了海外学生学者座谈会,采访了自费留学生和海外高层次学者。

留捷学人:

传承团结互助

“捷克留学生的情况比较特殊,因其地理位置、外语语种等原因,数量一直不多。国家公派留学生近几年才开始多起来。”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教育组张振康一秘在介绍捷克留学人员的特点时说。

近年来,到捷克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大多选择捷克的优势学科,诸如建筑学、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专业,文学、法律、哲学、国际政治等社会科学专业的留学生逐渐增加。来自托马斯拔佳大学的程起林、南波西米亚大学的尤少军和查理大学的胡丽燕,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为此,他们所在的学校和专业导师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来学习,也希望和中国更多的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捷克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戴波,是布拉格中华国际学校的校长,利用业余时间,在《捷华通讯》开设教育专栏,介绍捷克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活动情况,并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加强了留学生与当地华侨华人之间的联系。

来自西南师范大学的彭燕和刘胜林两位老师,目前在帕拉茨基大学攻读特殊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张振康老师更像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经常给我们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邀请我们到使馆参加各种活动,给予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时常体会到来自祖国母亲的温暖。”刘胜林和诸多留捷学人异口同声地说。

留葡学人:

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我们在里斯本一下飞机,就见到了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教育组刚柔有致、和蔼可亲的张士霞老师。

2004年,张士霞到任教育组,由于留葡学人分布地域较广,5年多来,她坐火车几乎走遍了葡萄牙所有中国留学生分布的城市和大学。她熟悉每一个留葡学人的情况,和留葡学人结下了深厚感情,有留学生亲切地称她为“张妈妈”。

目前,在葡中国留学生有近200人,分别为国家公派生、校际交流生、中葡两国政府互换奖学金生以及自费留学生。

近年来,留葡学人中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代表,他们中的许多人学成后回国发展,不仅在各行各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促进了中葡两国及两国高校之间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陈凤珍博士积极推进中葡两国在新能源与环境、清洁发展机制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在她的努力下,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科技组与“葡萄牙碳基金”建立联系,相互交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谢强博士积极促成里斯本高等理工学院和重庆大学之间的科技教育合作;陆百川博士先后促成里斯本高等理工学院与南通大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教育和科技的合作与交流。

留法学人:

为祖国强盛做贡献

进入法国,我们第一站到了马赛。

全法中国学联南部地区副主席、马赛地区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周兴向我们介绍了法国南部学联的情况。

周兴来法已经7年,他说,马赛学联注重发挥留法学者与华侨华人之间的纽带作用。学联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并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初到马赛的留学生结交更多朋友,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留学生活。

2002年来马赛留学,爱上葡萄酒,现在法国马赛二大攻读品酒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肖富文说,由于中国留学生生活在马赛的各个地方,因此每逢有人遭遇困境就打学联电话,不出10分钟,就会有附近的学联成员到达现场,帮助他们。

近年来,为学成准备回国的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咨询和实习机会,成为马赛学联的工作重点之一。2006年,留法学子在常州建立创业实习基地;2009年,组织博士论坛,马赛地区27个博士参加;与国内地方进行合作,每年推荐优秀学子回国工作。

在巴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朱小玉提起留法学人为国服务滔滔不绝。她说,留法学人中不乏学术上的佼佼者,更是海外学人中最早参与“春晖计划”活动的群体,“春晖计划”实施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就是“留法学人参加西部建设项目”。之后,每年留法学人都组团回国,利用“春晖计划”服务祖国。2009年暑期,全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联合会又组织“留法专家访问团”回国开展工作。(徐妍 王芳)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