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留学生被老外干(澳洲留学 留学生在澳洲留学打工的苦与痛)

yezi666 01-06 120
留学生被老外干(澳洲留学 留学生在澳洲留学打工的苦与痛)摘要: [db:Intro]...

留学生澳洲留学打工的苦与痛。有人说没有打工生活的留学生活是不完美的留学生活。而我认为打工是一个人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生活体验。打工生活的滋味不管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都是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重要经历。以下是我在澳洲打工生活的点点滴滴,希望对已经在澳洲或者即将去澳洲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申请个人税号

 澳大利亚税务制度是相当健全而复杂的,为了防止逃税漏税,税务局采取了一整套严格的措施。个人税号就是其中一项措施。人们每年要向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税额因人而异,这里不赘述。

 在澳居住的人几乎都有自己的税号(TAX FILE NUMBER),其用途是多方面的,不论是找工作,还是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或是在银行开户(对公民),都需要提供个人税号。海外学生也可以申请个人税号,按照澳洲政府的规定,海外学生每周工作最多不超过20小时,以补贴生活开支,其收入须向政府缴税,一般来说,顾主在支付时已将应缴的税额扣除。申请个人税号不是澳洲政府强制性的,但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税号,政府会向你征收较高的税率。申请个人税号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填写一份个人税号表格(TAX FILE NUMBER APPLICATION FORM),就可以在就近的税务局(AUSTRALIAN TAXATION OFFICE)领取。如果你不想缴税,打黑工,很多雇主是欢迎的,这样大家都方便。移民局也不知道,不过千万注意不要被朋友出卖告发你,告了你,麻烦就大了。

 找工途径

 1,查看报纸广告。各地的主要报纸都刊载有职位空缺一栏(POSITION VACANT),星期三,星期六的广告为最多。广告上有申请的要求,联系电话或地址。有些人怕因英文沟通问题,可以查看中文报纸,找广告,下面有例子(建议下载后放大很清晰)。

 2,去职业介绍所。澳洲各地都有很多职业介绍所,去那里登记咨询。也有澳洲政府开办的机构(COMMONWEALTH EMPLOYMENT SERVICE 简称:CES)当地人称之为:JOB CENTRE。全澳洲在各大城市设有办事处,求职者可以去那里询问,不过这是很正式的找工途径,一般比较PROFESSIONAL的人会去那里找。

 3,上门求职。有的人用英语打电话求职有困难,便不辞辛苦直接到工厂,商店,餐馆上门找工作,不乏也有成功者。

 4,经亲友推荐。

 如何写求职信

 求职信是申请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的职位空缺,顾主要求谋职者必须提供一份书面申请,申请包括与该职业有关的所有信息:

 你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申请日期

 所申请职业的名称

 你在何处见到此广告

 你对该职位如何感兴趣

 你的简历(RESUME),具体包括姓名,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特长,兴趣,人品,业绩及证书和影印件等。

 如果你没有把握写好求职信,可以在报纸上查找专写求职信的服务公司为你代写,其费用也不高。

 我的打工随感

 今天拿到了工资,虽然不多,去掉房租和车费就所剩无几了。但是这个工作毕竟算是轻松的,一周也就十几小时,再加上每次都有饭吃,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开销了

 说到老板,我不得不说他对我很好,看他教训他女儿,我都觉得做他员工比较幸福。其实觉得自己运气不错了,一开始老实得过了头,说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然后处处碰壁。结果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说要熟手,我很生气又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每个老板都要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那么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永远没有工作的机会了。你给我个机会,我能在一天里学到所有的所谓经验,然后比那些有经验的人做的更好

 老板可能是被我的气势吓到了,给我那么个机会。虽然他给的工钱不高,但是为人还是很好的,可以从我每天的菜色看出来

 一开始,是茄子炒茄子,虽然茄子算是东北的名菜,但对我这个食肉动物来说实在是不够看的。后来嘛~就开始是地三鲜了,这个可是售价10.8$的名菜哦,写在special里面的呢。这个礼拜,开始有了鱼香肉丝了,虽然是小小的肉丝,可是也是荤菜不是?我感动的就差没跟周星星一样,举着筷子大喊:"肉排哎~"今天的菜色最让我感动,居然是巨大的虾仁炒那个我不怎么喜欢的瓜。虽然虾仁是个位数的,但是以个头取胜了。呵呵,老实说,我期待下个礼拜的菜色。不过我估计有虾仁已经是最好的状况了

 然后再说说我遇见的几个怪客人。第一名要给一个讲地道东北话的白人太太。当我很局促的用英文问她:"Can I help you?"她用地道的东北话回答:"哎~给我上个韭菜的水饺啊~"当时我的下巴大概到了胸口的位置了。原来她老公是东北人,呵呵,混血的女儿粉可爱

 第二名是给一位打扮绝对新潮滴白人GG(我怯以为也可是算是大叔了,但是看在他粉Q的分上,算他是GG好了),这位GG满脸的洞洞啊,黑色的指甲大概有我半截小指那么长,很庞克的马尾,不过脑门有点秃(这个就忽略了吧)。很典型的中年小受形象。结果GG他气定神闲的坐在位置上,微笑的看着忙得团团转的偶,偶突然觉得40度也不是那么热哦。等我有空去给他点餐的时候,他居然给我一个羞涩的表情,轻轻地说:"Give me a fried pork and cabbage dumpling.And~~~Can I have a diet coca?"And后面那个停顿,然后用他那绿色滴眼睛瞄了我一眼,好象在说:"怎么样。偶就是要点diet的coca,你有意见吗?"偶当然很客气的给他拿了diet coca了。唉~偶估计眼睛搞到抽筋也弄不出那么个"消魂"滴眼神吧

 第三名给一对异国情侣,GG是小白,MM是一个很大方漂亮的中国MM,他们是常客,我做为一个新手都遇见他们很多次了。周围不是没有西餐馆,GG为了MM每次都到中餐馆来,每次GG都坐外面的座位,帮MM擦杯子,摆碗筷,我看了都很感动。来了这里才感受到,异国恋情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不同的人要生活在一起是多么难。可是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幸福,GGMM都不是很会讲话的人,他们吃饭很安静。也从不使唤我,要碗和勺子都是GG起身自己来拿的。每次看到他们我都很开心,希望GGMM能一直幸福

 有意思的客人很多很多,我没有遇见不好的客人,老外讲英文点菜,也很体恤我,每次都在菜单上给我指是哪个哪个。然后还有很搞笑的客人按编号点,跟我说他要D5的东西,然后看我愣愣的,他就开始笑

 打工了,我觉得很开心,现在能够负担自己的生活了,觉得自己很能干。我觉得在遇见挫折的时候2件东西能够帮助你,坚持和微笑。在自己觉得自己不能承受更多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在自己犯错的时候辩解和埋怨是没有用的,给客人一个微笑,也给自己一个微笑,说:"I am sorry."然后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就好了。

 我的生活我自己说

 来澳大利亚4年多了,加起来打工才4天,几乎是一年一天。 不过我接触的行业可不少4类。 肯定有朋友说我,一看这孩子就是吃不了苦。其实我还真是吃不了苦。 不说这个说打工的事吧!

 先说,送PIZZA。 其实这工作,确实不怎么累,比我干饭店杂工的时候强多了。但是收入太少了,忙了一晚上扣去油钱,我一合计**,平均每小时3快钱。我但是现在还在想,澳大利亚打什么工能比我的工资还低的吗? 我想了2年,死活没想出来,大家要是知道顺便告诉我下,让我也自我安慰下。 所以我不能干了。再干那不是头脑有问题吗!!

 在我那晚送PIZZA 的时候,遇到2件乐事。

 第一件:当我翻地图找地址时越看这单词越熟悉,哦我恍然大悟,FASHION ST。 FASHION 还有这街呀,当时我就觉得特NB, 一路开车我想改天哥们也住个,什么RICH 什么的街。叫上去都好听,气派。 5分钟左右,就到了,我就敲门,但是一开门我就愣了,我的天呀, 那姑娘长的太漂亮了20左右岁,而且她家里灯光暗淡,估计大人没在家。 我当时都忘了我是干吗的了,直到那女的从我手上那走PIZZA 问我HOW MUCH 我才反应过来我是TMD 送东西的,于是我就把价钱一说,谁知道。**我没疯了 她手上好像没零钱,叫了另外一个女的过来,给钱,**这个女的比刚才的那个还漂亮 你说一屋里面怎么能住俩都那么漂亮呢 这不是让人犯错误呢吗?而且那个灯光干吗那么的暗他给我钱的时候,我眼都直了,直到人家关门我才又反映过来走到车那,我骂了自己一句,你呀不能说是免费的呀,少1多快钱能死呀。 我但是就想把钱还回去,再一想,估计我要是在敲门,她们没准就报警了, 我就郁闷的走了。 **,太漂亮了,2个呀在我看完绝种好男人的时候,我骂了导演一句,早点拍呀,我也能学着点(**里的那女的不是特喜欢送外卖的吗? 估计那天我送PIZZA的2个姑娘,不能说全喜欢,怎么也能有一个喜欢的吧!)要不灯光怎么那么暗呀!!!

 第二件,和第一件一比我都懒的说, 就是我送PIZZA去了, 有5C,人家没要,隔天我朋友问我有小费没,我说有呀5C 那女的还说了句 IT DOESN?T MATTER。 我朋友当时就跟我说,5C 呀 你当时就扔地上,说IT DOESN?T MATTER TOO。 我觉得大家那天做一下,看看那人什么表情呀。

 就这样1晚上过去了

 象什么饭店杂工,我建议大家要是能吃饭千万别去。 能给你累死,而且老板狂叼, 我干了7小时,没停,没上厕所,没喝水。 老板还在我的VISA 找事,当时我用的是过渡签证。 等我能好了,老板找了我3次, 我都不搭理呀的,我当时还以为老板看不上我呢,以为我水平太底。 等老板给我打了3个电话后我才知道我的水平不是太底,但是我辞呀的。

 卖东西的那工作,估计是我的水平太底了, 人家试了我一次就在也没答礼我。算了,谁叫我第一次面世就迟到30分钟呢! 你说我给人家个什么印象呀。 不是我故意迟到,我把时间给记错了,本来11点我记成了11:30 了, 到的时候,老板说我迟到了我还纳闷呢,一看表才迟到20多秒,我当时挺佩服老板的,20秒都算我迟到呀,他对时间的概念估计比BILL 的强而且我估计他的表也是日本的天天要和国际时间对,一天要不对一次一定不准。

 不说了,本人也写不了什么东西,自己都觉得,说话没条例,算了。 本人还没到找个作家给写那地步。 估计要是作家写肯定有看头。

 洋人餐馆工

 来到澳洲至今已经有三年了。和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在这三年中我也经历了数次的找工,打工和换工;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我也从各种各样的工作经历中丰富了阅历,获取了生活经验,同时也增进了对澳洲和澳洲人的了解。有时候遇到刚登陆的朋友,他们会问我:?怎么找工作呀,?什么工作会适合我们留学生呀,?给华人还是鬼老打工呀?,?这种活儿怎么干呀 可能是天生爱唠叨的关系,我给他们的回答一般都是长篇大论。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答案也应该是长篇大论---- 因为它是用三言两语无法道明的。所以我现在在这里把我口头上重复了多次的长篇大论写下来,供大家参考。如果觉得太唠叨,还请多包涵。

 关于餐馆

 为了便于说明,我个人把澳洲的洋人餐馆分为3类:咖啡/蛋糕/三明治/炸鱼/薯条店,连锁快餐店,大餐馆。前两种店在普通情况下不一定提供table service,而第三种则要求你提供比较专业的table service。对一个waitress/waiter来说,有table service就意味着有小费。因为这种店一般是餐后结帐而非餐前结帐。如果是餐前结帐的话,顾客根本没有机会来付小费,因为钱已经交掉了!如果你之前没有任何经验的话,我个人建议先从没有table service的店做起,因为这样难度不会太高。

 关于工资

 据我所知,在NSW,餐馆工的法定最低工资有12块多。但其他州的法定最低工资可能会相对低一些。总体上来讲,每小时工资是fulltime

 利与弊

 好处其实蛮多的。首先就是收入不错。我上面已经说了,少说也有12块一小时。如果你有很多经验,而且有特殊技能的话(比如会煮各类咖啡),那么还会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一些。casual工的工资也稍微高一些,不过就是每周工作时间不长,如果只做那么一份工作的话,不能用来开销生活费。我在标题上写了 ?洋人?餐馆工,原因是因为华人通常给你的工资不到法定最低标准。但如果有华人老板给你比较好的开价的话,你也可以接受。其次就是相对容易找工。因为澳洲人通常习惯在早上上班路上或下午2,3点钟买一杯咖啡,也习惯在中午买个三明治当午饭。所以咖啡三明治店比比皆是(特别是办公楼聚集区)。店多,自然机会也就多了。另一方面,像这种工作往往不会要求你有PR,因为它不象办公室工作那样会要求你长期在公司工作,工作交接也没有任何麻烦(没有什么follow up的东西),反正是来去自由。事实上,即使你是在找本职工,在没找到前,做做waiter/waitress也是不错的,至少在经济上你不会过度紧张。而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平时每星期只能打20小时工,而这种餐馆工作很多都是parttime的,因而比较适合我们签证要求。很多好莱坞明星在没有成名前也作过waiting staff (哈里森福特甚至做了木匠),因为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有一点点钱总比没钱好。

 我适合吗?

 通常有人问我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会回答他:?把?吗? 字去掉好了。? 不过经过认真考虑,我想还是会有些人不太适合这类工作的。记得有人跟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工作:一种工作要求人机对话,而另一种要求人人对话。所谓?人机对话?,也就是跟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人人对话?,则是跟人打交道。有人只适合其中一种,而有人两种都适合。所以你最好要确定你是喜欢?人人对话?的那种类型。还有嘛,就是英语要稍微有点基础,至少听力和口头交流没有太大的障碍。

 我对在澳打工和省钱的一点看法

 澳洲政府规定留学生打工的时间是每周20小时,但我认为大家一般情况不要一个星期干20小时。生活费或许能COVER,可是除了生活费还有点别的吧,例如书本费,如果读大学,书本很贵的。我买了3本书,两本WORKBOOK,一共400多呢。开个PARTY也要钱啊,出门坐个车也要钱啊,万一哪个女孩深深的爱上了你,你也深深的爱上了她,那更得花钱了。所以打工是好的,是留学生体验生活的好事,不过千万不要抱着靠打工来赚点钱的想法,因为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打工并不一定能挣出个所以然。特别是在没放假的时候,你的大学不会让你轻松的,认清自己来干吗的,学业为重啊。

 出门在外省钱是必须的,但是我提醒:不管怎么省,一定要吃好,喝好。穿在外面的没什么,澳洲这边的穿衣习惯很随便,无所谓的。不过进肚子里的东西不能省,别为了省钱买一些不该买的东西,虽然过期了,可便宜啊,这个钱咱不能省。当然澳洲政府规定有些过期食品可以继续卖,不过要看好了。上次我一室友买两包方便面,里面的材料比石头还硬,当然不可能再吃了。

 吃饭问题在上学期间和放假期间同等对待。很多人来澳后有这样的想法,我上学的时候一日三餐,放假就算了,随便来点方便面什么的算了(我就是这想法)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身体是一个不断运行的机体,不是电脑,还能关个机,休个眠什么的。任何时候别亏着身体,那可是咱在澳洲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本钱都没了,还谈什么利润啊。咱们把钱给了澳洲,把青春给了澳洲,最后再把生命也给澳洲,那咱们可就赔大了。我有一北京哥们,那天一席话把我给惊了一下,说放假就无所谓了,20块钱他撑一星期,可想而知他的身材多苗条,跟大衣架似的。所以保重身体,珍爱生命。

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抑郁与焦虑?

A、学业压力

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

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

B、无法获取导师信任

而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C、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

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失败的代价是不能想象的。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因此,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

那些来自深圳、长沙、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跟上学校进度的同时,难免还在为经济上的压力而辗转反侧。

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了一种留学生的普遍焦虑:她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而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

而最近一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似乎更加重了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焦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智联招聘在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而这个数字,仅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

D、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

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

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所以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们,可能和中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吃过熊猫快餐(一家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的外卖,所以让他们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于家里美味饭菜的怀念,似乎并不现实。

目前,一些学校咨询顾问领导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正在得到亚裔学生的支持,而海伦高也表示,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让大学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社区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