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外的留学的:有学霸。通过拿到高额的奖学金而去国外深造,追求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回国发展前景广阔。
有富裕家庭的孩子。父母不甘心孩子就读于国内某一所普通高校,在财力的支撑下,选择让孩子出去镀金,回国继承家族产业的比较多。
有较普通家庭的孩子。孩子成绩一般,但家长有自己的考虑,转换房产、甚至举债让孩子出去镀金,题中说的就属于这一类。
甚至有为了回避国内升学竞争而出国留学镀金的。但回国求职,决定工资收入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
有书君提醒大家?杭州父母卖房供娃留学,6年花200万,结果孩子学成回国求职被开两千元?的事,不要只看到字面的意思,更别错误解读。
海归回国求职的优势的确不能与过去相提并论了,回国求职的人越来越多,也不是所有的海归回国求职人员能力都强。
1.出国留学回国求职,已经过了最优红利时期
海归,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是企业的宠儿。高科技、高学历、高薪是给出国留学镀过金的人们的。
过去能够出国留学的是非常优秀的人,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优秀者回国就业都在重要部门,说明国家非常需要人才、重视人才。
一组数据表明,2007年之前,从国外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人数4.4万人,而到了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几乎暴增10倍!
物以稀为贵,海归回国求职也就遭遇了从绝对优势到优势不再突出的状况。
如今留学红利日渐减少,出国留学生真的想要有好待遇,尽量做好就业的竞争准备,才能更好地得到实现。
2.国内发展潜力使回国求职发展的人越来越多
据统计:1978年至2007年前的近30年时间里,我国的各类出国留学总人数14.4万人。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短短9年,出国人数暴增了将近4倍。
留学人数大增,质量参差不齐。
在14.4万人中,自费留学生仅占极少数,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学业出类拔萃的,少数是家里特别有钱的。
后来增加的大量留学生,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极优秀学生?了。如果参加高考,题主所说的孩子仅能在国内上一所普通大学,无法考取 211高校。
国内大学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进步。
国内名校,尤其985大学,都有了与国外大学的合作项目,甚至于,有的名牌大学,与国外名校之间,有交换生名额,可以让国内的大学生,直接出国在国外大学里学习、生活半年左右,以此来熟悉国外的教学环境。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中档以上国内985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比国外大学差多少。
题中孩子学的是金融专业,这个专业虽然现在很热门,但是专业的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高,薪资水平偏差很大,很多都与业绩挂钩,主要靠提成,2000元只是底薪。
其实能够到国外学习是很好的选择,关键在于自己要努力争强竞争能力。
3.出国留学生回国求职的人不是能力全都优秀
是否有必要出国?账要两边算。
有人曾对50名海归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海归薪水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有28%起薪在6000元以下,最低3500元;起薪6000-8000元的海归最多,占40%。这一数值,跟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相差无几。
题中孩子4年的留学,因补习语言、挂科没能及时处理加研究生学习,6年完成学业,花了200万元。
不要以为花了200万,才有一个月2000元的底薪,亏大了。没有特别出众的能力,决定了她在回国就业路上困难重重。
开多少工资,主要是看能力而不是文凭。
海外留学,已褪去了光环,但人才不会被埋没。26岁的女孩进了刚工作底薪2000元,靠?业绩提成?的公司,她自嘲自己的工作是?搬砖?,并不是一般的?搬砖?。
真的有能力,根本不用发愁工资低,还有提成加奖金可以通过能力获得,但是她放弃了。最后,她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月薪5000元的国企,这与她的留学经历应该有关。
确实,她父母卖了家里唯一的房子获得150万元,将卖房款留120万给孩子做留学基金。但剩下的30多万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后来涨到了400万元。
从经济上看这件事里的父母能量入为出,充分盘活资源,是很能盘算的人,也有决断力,?堤外损失堤内补?,他们并没有失算。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高薪也是给有能力的人的。留学生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以及积累人脉,让自己具备更多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才能在日后的求职路上有好的机遇。
留学需谨慎。
烧钱式的留学意义不大。比较理性的做法应该是,大学在国内读,毕业之后申请欧美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如果能够成功,既能证明学习能力,也可以花最小的成本来享受欧美的优质教学资源。
有书君邻居的亲戚家为供儿子出国留学借钱,借了几十万外债,父母平时生活省吃简地偿还。孩子拿了双博士回来,上班第一年年薪40万,干了两个月认为工资低不干了。
又学经济学两年,父母再借几万供学,刚上班又说要自己创业,父母哪有钱给他创业啊!
出国留学竞争能力不强的年轻人,学会了享受生活,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为父母考虑。
要留学的家庭需慎重考虑:对留学学校和大环境政策一定要了解清楚。出国留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很有必要做留学调研,一是留学的学校是否有名气,日后回国就业是否具备竞争力;
二是选择的专业,是否存在稀缺性,是否方便就业。选择留学世界名校的名专业,不失为一个提升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选择。
如果是孩子自己考上海外学校的,那出国深造,享受国外的优等教育政策,增长见识,自然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孩子学成归国后工资肯定会高。
但如果孩子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想要送出国镀金回来找一份好的工作,那要看自己付出的努力。自身没有较强的资质,回国就业只能面临起薪与国内高校毕业生相差无几的局面。
留学生回国后能力水平良莠不齐,而企业不养闲人,他们要招的是有能力的人,不仅是要有留学经验的人。
天时、地利、人和?是获得成功的条件,有的海归开始不太适应国内的环境,得有适应的过程。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真有本事的人不会被埋没。在国外学习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公派、自费出国留学生,以及在国内已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司工作或学习一年以上,取得一定 成果的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凡取得杭州市人事局统一颁发的《杭州市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证》的,均可办理在杭落户。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学生。
留学生指正在或曾在外国学习的学生。"留学生"这个词是日本人创造的。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史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
所谓"留学生"就是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后来,"留学生"这个词就一直沿用下来,其语义也有了变化发展:凡是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学生,都称作"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