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是在(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yezi666 01-15 109
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是在(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摘要: [db:Intro]...

随着近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子对教育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不再满足于国内的教育体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出国留学,以求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留学生”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清末,那也是我国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开端。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留学生。

留学生

在清末同治年间,容闳首先提出建议,认为当时国家内部教育落后于世界前列,思想教育落后、技术落后。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又由于当时没有飞机,要想将学生送到国外,就必须要坐船。坐船就需要征得政府的同意。

当时的清朝名臣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也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于是采取了容闳的建议,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批准能选派一些学生出国留学。李鸿章在奏折中讲到:“选派留学生,实在是中国自强的根本”。希望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来挽救国家。朝廷这边也很快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曾国藩

并且很快就制定出了一系列方案。首先,就是设立“幼童出洋肆业局”即预备学校,对学生进行出国前的培训。“肆业局”下设监督二人,由翰林出生的陈兰彬担任正监督,容闳任副监督。就这样,中国留学生的开端就此展开。

容闳从中国各地挑选出120名学生,要求最低年龄不得低于12岁,最高年龄不得高于20岁。当时一开始有很多家庭踊跃报名,出国留学在当时是一种闻所未闻的事,后来有人散播谣言说:孩子到了外国,会被那些洋人扒人皮的,当作怪物来展览。这下孩子们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不清,报名的一下少了很多,还有的取消了报名。

容闳

此外还有两点要求就是:

1.学生家长或监督人必须签署志愿书,声明是自愿送子弟赴美留学15年,不得中途退学或加入外国籍。并且在15年内,学生死亡或发生意外事故政府概不负责。

2.学生虽然以学习西学为主,但仍配备中国教师来教导中文学说。学习期间,一切费用由政府承担。学生学成后不允许自谋职业,由政府调用。

这120名学生分为4批出发,每个批次30人。就这样第一批的30名学生踏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开始了留学生活。李鸿章等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第一批留学生也得到了容闳尽心地安排,他们分别被安排在新英格兰一些地区的家庭中,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和当地的小孩一起生活,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学生们学习的也很快,很快就能够用英语进行正常的交流。再加上当地人的悉心照顾,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的家庭生活之中。

他们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思想观念上也是巨大的转变,有的脱掉马褂换上西服,有的更是大胆的直接剪掉脑袋后的长辫子,留起了分头,在他们身上我们彷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的影子。

留学生

但是毕竟是借住在别人的家中,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李鸿章授权容闳在柯林斯街,兴建了一座房屋专门用来作为“肆业局”的驻美总部。房子修建完成后,学习,洗澡,游戏等设备都准备齐全,条件也是相当的不错,这些孩子们在异国他乡也算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1873年6月,第二批留学生由黄胜率领赴美。1874年9月,第三批留学生由祁兆熙率领赴美。1875年10月,第四批留学生由邝其照带领赴美。最终,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在计划中的120名学生全部派送到美国留学。

后来这些孩子们有很多都成功考上了大学,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学科学习。像机械工程、五金制造、煤铁开采、交通运输、造船、邮电学科都在他们的学习之列。毕竟留学生们是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学习十分的刻苦,备受人们的称赞。

耶鲁大学校长包特为此也曾在给清国总理衙门的信中说道:“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不但学习刻苦,潜心钻研于学术,而且他们的道德,也是优美高尚。他们不愧是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言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少数无知之人平时对中国人的偏见,也在逐渐的消失。而美国国人对中国的感情则日趋融洽。”

李鸿章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国外的学子们还不知国内局势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当时主张出国留学的曾国藩已经过世,而李鸿章一人也难以支撑。一些物质的顽固派称他们:剪掉辫子,忘记了老祖宗。认为这是留学造成的恶果。在李鸿章的百般阻拦下,终究是独木难支,最终在众多顽固派的责难下,留学生们被下令返回国内。

留学生们回到国内也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有30人,包括6名工程师和3名铁路局长。从事教育事业的有5人,并且有2人成为了大学校长。还有从事外交、行政方面的有24人,包括12名领事、代办,2名外交次长、公使,1名外交总长,1名内阁总理。

回国的留学生中就有著名的京张铁路修建设计者詹天佑。詹天佑创造性的发明了“人”字形的铁路,巧妙地解决了坡度的陡峭问题。詹天佑此举不仅给国人长了志气,还同时进入了英国工程师协会。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为立国之本,为强国之基。

在曾国潘支持的留美幼童中,出现了哪几个名动一时的人物?

洋务运动时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历史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后4次共120人。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远赴重洋,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回国后,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海军、邮电、矿冶和铁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大批年轻有为、杰出优秀人才,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深远。

容闳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人,是目前所知的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最有名的奠基人,他被称为“留学生之父”。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容闳就基本形成了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教育设想,他曾经说, “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854年冬,容闳与曾国藩等联名上奏派遣赴美留学生计划,获得批准,并为之努力奋斗。近代教育家舒新城先生所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中国无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式也许是另一个样子。”可以说,容闳不仅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学习西方现代科技的留学浪潮,而且也努力鼓励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詹天佑

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政府批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开始留学生涯。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留美幼童

后来的中国科技发展事实证明,庚款留学生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都成为了现代中国各个科学学科的奠基人。如胡明复、姜立夫、江泽涵之于数学,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之于物理学,杨石先、侯德榜、庄长恭、孙承愕之于化学,秉志、胡先辅、钱崇澍之于生物学,茅以升、梁思成之于建筑学,竺可桢之于气象学等等。他们为近代中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