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ezi666

南京大学公派留学(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年事大记)

yezi666 01-17 47
南京大学公派留学(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年事大记)摘要: [db:Intro]...

1920年,竺可桢应郭秉文校长之邀受聘于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地学系,竺可桢任系主任,开始讲授近代气象学课程。

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设立地质、气象、地理三个组,其中气象组成为我国最早的气象学专业。

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地学系内改设为地质矿物门、地理气象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极阁成立,竺可桢任所长。

1930年,地学系分为地质学系、地理学系,胡焕庸任地理学系主任,地理学系分设地理、气象两个组。

1944年,气象组从地理学系分出,成立国立中央大学气象系,是我国第一个气象学系,黄厦千任首任系主任。气象学系成立之前共培养出气象学生44人。

1945年,王鹏飞成为气象学系第一届毕业生。

1947年,朱炳海出版我国第一本“普通气象学”教材(商务出版社)。

1948年,气象学系成立以来,共培养学生45名。先后有黄厦千、涂长望、朱炳海等任气象学系专任教授,赵九章、吕炯任兼职教授。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涂长望被任命为气象系主任,同年12月涂长望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局长,朱炳海接任系主任。

1950年,招收解放后第一届本科生,30人,相当于解放前招收气象类学生总数的40%。

1952年,国立南京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院系调整,下设13个系,气象学系是其中之一,朱炳海任系主任。浙江大学么枕生教授、石廷汉教授,齐鲁大学吴伯雄教授等气象方面的教师和学生并入南京大学气象系。除气象学专业外,设立我国最早的气候学专业。气象学专业由徐尔灏教授为主任、黄士松教授为副主任,气候学专业由么枕生教授主持。为满足国家大规模人才需求,开始招收气象专科生(至1956年共招生五届)。

1955年,气象学系首次招收越南留学生,是南京大学招收的首批留学生,至1966年共培养越南留学生64人,还培养了3名朝鲜留学生。

1958年,徐尔灏任气象学系主任,黄士松任副系主任。成立我国第一个大气物理学专业,先后建立云雾物理、大气湍流、雷达气象、大气探测等学科组。

1959年,第一次在黄山实施人工降水试验成功。

1960年,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及火箭卫星事业的发展,经高教部同意气象学系成立高层大气物理专业(1964年并回大气物理专业)。中央气象局决定成立气象学院,经高教部同意委托南京大学气象系协助选址建校,并以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名义招收和培养了三届(60、61、62级)学生。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72年,招收首届工农兵学生,至1976年共招生五届。

1975年,为弥补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高等教育断层,开始为国家气象局、总参气象局开办“雷达气象”、“热带天气”、“气候统计”、“气候学”、“卫星气象”等培训班。

1977年,黄士松任气象学系主任。

1978年,招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117名)和硕士研究生(7名)。

1979年,恢复向国外派遣访问学者。

1980年,恢复向国外公派留学生。

1983年,陆渝蓉教授任气象学系主任。天气动力学、气候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热带天气研究室。建立天气动力学、气候学两个博士点。

1984年,陆渝蓉调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伍荣生接任气象学系主任。

198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为西部边远省份招收天气动力专业专科生

1986年,气象系更名为大气科学系。建立大气环境专业(本科)。建立天气动力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三个硕士点。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1988年,大气物理学专业和大气环境专业合并为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

1989年,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0年,成立南京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陆渝蓉任中心主任。

1993年,倪允琪任大气科学系主任。招收现代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大专生和成人教育大专生。

1994年,隆重举行“庆祝建系五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

1996年,建立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立校级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南京大学全球变化研究中心。

1997年,倪允琪调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蒋维楣副主任主持系行政工作。

1998年,谈哲敏接任大气科学系主任。

1999年,大气科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根据教育部要求本科气象学、气候学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合并为大气科学专业。伍荣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始实施“985工程”一期项目“我国重大天气气候灾害的形成和预测理论研究”建设。与江苏省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校外产学研基地(南京)。

2000年,建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产学研基地(上海)。

2001年,首次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成人教育本科生。

2002年,重新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气象学”继续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第一。伍荣生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长。中国气象局与南京大学签署局校合作协议。开办成人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升本脱产班。

2003年,新增自主设置“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4年,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接受教育部评估,取得优异成绩。隆重举行“庆祝大气科学系建系六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开始实施“985工程”二期项目“地球圈层与环境”建设。与湖北省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产学研基地(武汉)。开办自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脱产班。

2006年,杨修群任大气科学系主任。新建“应用气象学”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与安徽省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产学研基地(合肥)。

2007年,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气象学”再次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第一。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本科“大气科学”专业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南京大学陈骏校长访问中国气象局,深化局校合作。

2008年,成立大气科学学院,下设气象学系、大气物理学系。杨修群任大气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本科“大气科学”专业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育基地、教育部特色专业。配合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开始实施“211”三期项目“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的成因和可预报性”建设。大气科学学院成为中国-挪威联合建立的Zhu-Nansen国际研究中心的中方合作伙伴。

2009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第一。中国科学院符淙斌院士来校工作。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访问南京大学。隆重举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大会暨大气科学前沿国际论坛”。开办成人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专升本科业余班。

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哪个好

闵乃本、方樟顺、朱光亚、陈俊宏、徐柏龄等。

1、闵乃本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8月9日,闵乃本出生于江苏如皋。

1954年,毕业于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现上海理工大学),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2、方樟顺

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分配到地质部中南地质局实习,一年后入职地质部河南省地质局,先后任技术员、普查组长、大队技术负责人、局地矿处主任工程师、河南省地质勘探公司技术总负责人、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

3、朱光亚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朱光亚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

在重庆南开中学的一年半里,朱光亚开始对自然科学有了美好的憧憬;特别是魏荣爵老师讲授的物理学,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年,他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

讲授大学一年级普通物理学的是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赵广增教授,赵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课和介绍学科前沿的课外辅导,使朱光亚受到物理学科新发展的熏陶。

4、陈俊宏

1978年至1982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4年至1987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9年至2004年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5、徐柏龄

1968年南京大学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1985年6月至1986年12月公派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电子系做访问学者,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研究,199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语音和声信号处理研究;

如语音增强、系统辨识、语音分析和识别和电声学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和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享受 *** 特殊津贴。

是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会士,中国声频工程学会副主任 。

南京大学直属于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则直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两者差别不大。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49年由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

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